今朝正重九,行人意迟迟。
回首戏马台,野花发葳蕤。
草埋范增冢,云见樊哙旗。
时节正如此,道路将何之。
我爱陶渊明,甲子题新诗。
白衣送酒来,把菊卧东篱。
发彭城
今朝正重九,行人意迟迟。
回首戏马台,野花发葳蕤。
草埋范增冢,云见樊哙旗。
时节正如此,道路将何之。
我爱陶渊明,甲子题新诗。
白衣送酒来,把菊卧东篱。
注释译文:
- 今日重阳: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诗人感叹时间流逝,对重阳节的到来感到惋惜。
- 行人踌躇:诗人在行走中停下脚步,表现出内心的迟疑和不舍。
- 戏马台回忆:诗人回忆起历史上的戏马台,那里的草木已经生长得茂盛。
- 范增坟土与樊哙遗物:提到范增的坟墓被草覆盖,以及樊哙曾经使用过的旗帜,象征历史人物的遗迹和往事。
- 季节更替的象征: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比喻时光飞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喜爱陶潜:通过提到陶潜,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赠送美酒与菊花:诗人收到友人的美酒,并在东篱下享受菊花之美。
赏析:
这首诗以“发彭城”为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时间的语境——即重阳节。诗人在这一天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内心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通过对彭城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中穿插了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使得情感更加丰富。诗人提及范增的坟墓和樊哙的旗帜,不仅让读者联想到历史故事,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敬意和思考。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如野花、云彩),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我爱陶渊明,甲子题新诗”,更是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和艺术追求。他通过引用陶潜的诗作,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喜爱,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充满怀旧之情又不失进取之心的复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