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日,客游戏马台。
黄花弄朝露,古人花飞埃。
今人哀后人,后人复今哀。
世事那可及,泪落茱萸杯。
【注】:
- 戏马台:指汉代的离宫。
- 黄花:菊花,古人常用菊来表示哀思。
- 朝露:清晨的露水。
- 花飞埃:花落成尘土。
- 世事:世态、人情世故。
- 茱萸:古代风俗,在重阳节饮茱萸酒避邪。
- 今人哀后人,后人复今哀:今人哀悼先人的不幸和死亡,后人继续哀悼后人的不幸和死亡。
- 可及:能够达到。
- 泪落茱萸杯:《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年十七时,尝与父亲书云:‘中年当从人事,膏火自苦。’”意谓人应当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后世以“膏火”代称光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怀古事的诗。前半部分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九月初九日的景色而引发感慨;后半部分写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意境悲凉,情调凄婉,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荣辱等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思考。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次句写诗人登上戏马台,观赏着美丽的菊花。这里的“戏马台”指的是汉代的离宫,也是古代帝王游乐的地方,同时也是诗人的游历之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美丽的菊花,感叹着时间的流逝。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三、四两句写诗人在观赏菊花的过程中,想起了历史上的人们。他看到了菊花上的露水,就像看到了古人身上的尘土;他看到了凋零的花朵,就像看到了死去的人们。这里的“黄花弄朝露”和“花飞埃”都是用比喻的方式来描绘菊花的美丽和凋零的过程。
五、六两句写诗人在观赏菊花的过程中,想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他看到了现在的人们正在哀悼前人的不幸和死亡,而后人又继续哀伤后人的不幸和死亡。这里的“今人哀后人”和“后人复今哀”都是用对比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叹:“世事那可及,泪落茱萸杯。”意思是说,世事的变化是无法捉摸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只能在泪水中度过。这里,诗人运用了“茱萸杯”这个意象,象征着饮酒消愁,但最终却无法改变现实。这里的“世事那可及”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泪落茱萸杯”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奈的叹息。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它通过对菊花、历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死、荣辱等人生问题的深深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