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韩欧苏,千载三大老。
苏门六君子,如籍湜郊岛。
大匠具明眼,一一经选考。
岂曰文乎哉,盖深于斯道。
诸公既九原,气象日衰槁。
山不见泰华,水但识行潦。
词人巧骈俪,义理失探讨。
书生蔽时文,习义未易澡。
著述岂无人,纷纷谩华藻。
有如分裂时,僭伪各城堡。
同年广文君,所作非小好。
高吟薄风雅,古学穷浑灏。
读史正豕亥,观诗辨形夭。
千篇冰玉清,万字波澜浩。
心慕大手笔,所恨生不早。
乡令门及韩,不类端可保。
赏识遇欧坡,当为箧中宝。
声名终不掩,光艳姑自葆。
嗟我最不才,兀兀首空皓。
半生槐踏黄,晚景盖张早。
出守屡及瓜,还家仅尝稻。
田园荒渊明,江梅客张镐。
尘埃未能脱,忧患苦相恼。
愁攒卧蚕眉,痛彻伏犀脑。
何当归故山,已书下下考。
钟笔况久阁,卢经徒独抱。
这首诗是喻叔奇对苏轼、韩愈和欧阳修三位大文人的评价和赞美。
喻叔奇认为这三位文人都是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才华和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称赞苏门六君子像籍湜郊岛一样,都有着卓越的才华。
喻叔奇指出这三位文人都是大匠,他们具有明眼和慧眼,能够选拔和考核人才,这是他们成为大文人的重要原因。
喻叔奇批评了当时文人的风气,他认为文人应该深于道,而不是追求形式和华丽,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喻叔奇对文人的创作态度表示担忧,他认为书生们只注重习义而不去思考义理,这是他们的缺点,也是他们的弱点。
喻叔奇还提到了文人的著述问题,他认为有如分裂时,僭伪各城堡,这表示了文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斗。
喻叔奇对文人的生活表示了感慨,他认为文人的生活并不轻松,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韩愈和欧阳修三位文人的赞美和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文人的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压力和困境,表达了作者对文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