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来尝以记属我,固避牢辞惭不敏。
传闻江欲飞栋初,异论纷纷互矛盾。
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
【注释】
石笋桥:即石笋寺桥。
乡来:指我家乡的友人。
属我:嘱托我记写。
固避:坚决推辞。
牢(láo )辞:推辞的话。
惭不敏:感到惭愧自己不够聪明能干。
初:开始。
异论纷(fēn)然:各种议论纷纷不同。
世无刚者:世上没有刚强的人。
岂成:怎能建成?
名与万安:名声和安全一样重要。
“万安”是当时人们常用的吉祥语,用在这里比喻名声。
不泯:不被遗忘,永远保存。
【译文】
我家乡有个朋友常常托我写诗,我坚持推辞,感到惭愧。
传说当年江水要飞到石笋寺去造桥时,大家议论纷纷,互相矛盾。
世上如果没有刚强之人,怎么能建成这座桥呢?
我的名气与安全一样重要,不会因此而被遗忘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家乡友人石宝所题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首联两句从石笋寺说起。诗人以“乡友”自称,说明这是一位同乡的友人所托之事;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感情之深。诗人在回答友人时,表示了谦虚的态度。他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写诗,所以只能婉言推辞。
颔联两句转入正题。诗人回忆当年江水要飞到石笋寺去造桥的故事,指出这一传说并非事实。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江水的力量夸大到了极致,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说的不屑一顾。他认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人们应该相信事实而不是谣言。
颈联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世间并没有所谓的“刚强之人”,因此也就不存在能够建造石笋寺桥的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种反问的方式,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了那些怀疑者。
尾联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劝勉。他认为自己的名声和安全都非常重要,不应该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受到损失。诗人通过这句话告诉友人,只要他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石笋寺桥的描述和对传说的分析,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的真诚劝勉。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才华,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