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凌空气愈炎,断无微雨应时沾。
正忧龙卧深蟠水,安得江声碎泻檐。
禾黍似堪供野火,妇姑犹拟共腰镰。
此时政要调元手,谁作商霖慰具瞻。

和元授闵旱

旱魃凌空气愈炎,断无微雨应时沾。

正忧龙卧深蟠水,安得江声碎泻檐。

禾黍似堪供野火,妇姑犹拟共腰镰。

此时政要调元手,谁作商霖慰具瞻。

注释:

和元授:指和凝。

闵旱:同情旱灾。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害旱的怪物,又称旱鬼。

凌空:形容热气升腾的样子。

微雨:小雨,细雨。

正忧:正愁,正为……担心。

安得:哪里能。

江声:江河的水声。

碎泻:像碎玉般落下。

具瞻:值得看,值得瞻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元授对闵旱灾情表示担忧并祈求天降甘霖以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诗作。诗人首先描述了旱灾带来的严重后果——连一丝雨水都难以降临。接着,诗人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无奈,因为龙王已经沉睡在深深的水底,无法听到江边的风声,所以即使有大雨倾盆而下,也难以打到他们头上。

诗人转向了田间的农民,他们正在辛勤地耕作,希望能够收获庄稼来渡过难关。但诗人也看到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她们也在忙碌着,准备一起去收割庄稼。这种场景让诗人更加感到心痛,因为他知道这场旱灾对他们来说是一场灾难。

诗人将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希望他们能够采取措施,调集水源,以解百姓之困。然而,他也明白这样的请求可能很难被批准,因为现在的情况太过复杂,需要多方协商才能解决。因此,他只能默默地祈祷,希望能有神灵庇佑他们。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旱灾的描绘,又有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诗意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