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林下闺门里,几岁长斋绣佛前。
夫子雄才尹天邑,清魂独乐上蓬仙。
化为双鹤何方客,来置束刍南郡贤。
会致送车填广陌,他时彤史亦须编。

【注释】

林下:指幽静之处。闺门里:指内室的门里。几岁长斋(chán)绣佛前:几年来经常在佛前礼佛。几岁:几年;长斋:礼佛,吃素。绣佛:佛像。

夫子:对人的尊称。尹:同“壅”,覆盖。天邑:京城。清魂:清高的灵魂。上蓬仙:指神仙的住所,即蓬山。

化为双鹤:比喻死后变成两只白鹤飞去。何方客:何处的客人。南郡贤:在南方任职的贤人。束刍:捆扎好的草束,古代用作礼物。广陌:宽广的街道,指朝廷或都城。彤史:大红的历史记载。亦须:也应当。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妇的悼亡诗。首联说卢宜人生前是高洁的才女,她常常在佛前礼佛,几年来经常礼佛,可见她生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次句说卢宜人是一位清高脱俗的女子,她的一生没有沾染世俗尘埃,因此死后可以化作一只白鹤飞向蓬山仙界。三、四两句是对卢宜人一生品格的颂扬和对她死难的同情。诗人以“化”字为诗眼,把卢宜人与神仙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纯洁高尚的品格和不幸遭遇的哀怜之情。

五、六句是说卢宜人在世时曾经担任过官职,并且受到朝廷的重用。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离开了朝廷,到南方任南郡郡守。这里用“南郡贤”来形容卢宜人,既表现了诗人对她的崇敬之情,又暗示了卢宜人曾经担任过的显赫的职务和地位。

七、八句写卢宜人死后被追封为“贤人”并得到隆重的葬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她逝世的悲痛之情。诗人用“来置束刍”、“会致送车”等词语来表达对卢宜人生前的敬爱之情以及对她逝世后感到的惋惜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预言和展望,诗人认为卢宜人将会受到后人的重视,并在历史上得到记载。

全诗以悼亡为主题,通过回忆和描写卢宜人生前的生活经历以及死后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崇敬之情、对她的同情之心以及对她逝世后的悲痛之感。同时,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高风林下闺门里,几岁长斋绣佛前”一句中的“高风”和“绣佛”两个词语就形象地描绘了卢宜人的气质和修养。此外,诗歌中还使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手法,如“化为双鹤何方客”中的“化为双鹤”就是一个典故,用来比喻卢宜人死后化作一只白鹤飞向蓬山仙界;而“他时彤史亦须编”一句中的“彤史”则是指大红的历史记载,用来表示诗人相信卢宜人将会被后人铭记并写入历史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