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报登科墨未干,已闻吊客在门阑。
只传金榜升华省,不得丹梯上广寒。
赋就两番随计吏,花开一日遍长安。
谁知鬼录南宫籍,却作修文地下官。

在宋代,王庭圭创作的《挽黄忠臣二首》是一首表达对友人黄忠臣不幸离世的哀悼之情的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的提供,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书报登科墨未干,已闻吊客在门阑。
    只传金榜升华省,不得丹梯上广寒。
    赋就两番随计吏,花开一日遍长安。
    谁知鬼录南宫籍,却作修文地下官。
  2. 译文注释
  • “书报登科”指的是某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登科”意味着成功考中。
  • “墨未干”表达了书信刚刚送到,还没有来得及书写回信或悼词。
  • “吊客”指的是前来吊唁的人。“门阑”通常指家门。
  • “金榜”通常指科举考试后公布的录取名单,这里比喻为荣誉与成就的象征。“升华省”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机构或地方,用于处理这类荣誉事务。
  • “不得丹梯上广寒”中的“丹梯”可能是通往仙界的道路,而“广寒宫”是月亮上的宫殿,常用来代指仙境。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感慨,认为他未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飞升而去。
  • “赋就两番随计吏”可能是指诗人曾担任官职,参与过政务。“计吏”是古代负责记录、管理账目的官员。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生涯的回忆和反思。
  • “花开一日遍长安”形容花开时节,整个长安城都弥漫着花香。这里可能用来比喻诗人生活的城市,或者暗示诗人生活的美好。
  • “鬼录南宫籍”中的“南宫”通常指的是皇宫,“鬼录”则可能暗指死亡或者超自然的事务。这句诗似乎在暗示友人已经离开了人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 “却作修文地下官”中的“修文”可能是指学问或文化事业,而“地下官”可能意味着在人世间无法实现的梦想或愿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能在人间留下更多痕迹的遗憾。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前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其才华被毁、命运多舛的惋惜之情。
  •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 通过对友人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创作背景
  • 王庭圭是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根据现有的资料,没有找到关于《挽黄忠臣二首》更详细的创作背景信息。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诗歌的内容本身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时间和社会环境。
  1. 历史文化影响
  • 这首诗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个人情感。《挽黄忠臣二首》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通过对黄忠臣这一具体人物的描绘,王庭圭展现了他对友情和忠诚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思想内涵
  • 诗中的许多意象和隐喻都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 通过对友人命运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 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王庭圭的《挽黄忠臣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通过对友人的追忆与哀悼,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被毁的惋惜和对其命运的同情,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这首诗在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上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