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诸郎从板舆,当时人物渡江初。
蓬莱阙外双飞鹤,葬会漳南数郡车。
魄已成仙归阆苑,儿方着足上云衢。
紫微即日趋严召,八座无因问起居。
【注释】
忆昔诸郎从板舆:忆,回忆;诸郎,指儿子们;从板舆,跟随在灵枢前行走的板舆。
当时人物渡江初:当时人,当年的人;渡江初,刚刚渡过长江。
蓬莱阙外双飞鹤:蓬莱,传说中的仙境名;阙,皇宫门;飞鹤,飞翔的仙鹤。
葬会漳南数郡车:葬,安葬;会,聚会;漳水南边有好几郡。
魄已成仙归阆苑:魂已升天成仙。
儿方着足上云衢:儿,指王夫人的儿子;着,站;足上云衢,站在云雾之中的大道上。
紫微即日趋严召:紫微,紫微垣,星官名,借指皇帝;趋,急步走;严召,紧急召唤。
八座无因问起居:八座,汉代称三公为八座。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王夫人的。诗中通过追述王夫人生前的情况和死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首联“忆昔诸郎从板舆,当时人物渡江初。”回忆起当年王夫人生下儿子后,随丈夫乘坐灵柩,在江岸上行走的情形。当时,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一切都还那么新奇、充满希望。
颔联“蓬莱阙外双飞鹤,葬会漳南数郡车。”写王夫人逝世时的场景。她去世后被葬于漳水南边的几郡之地。这里用蓬莱、雁山作喻,描绘出王夫人逝世时天上人间两隔的景象。
颈联“魄已成仙归阆苑,儿方着足上云衢。”表达对王夫人死后成为神仙的祝愿,同时暗含了对王夫人之子将来成就非凡的期盼。王夫之曾说:“《易》言‘圣人以神道设教’,此之谓也。”他认为《易经》中的“圣人以神道设教”就是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因此,他主张人们应该像孔子那样“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礼仪,从而修身养性,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尾联“紫微即日趋严召,八座无因问起居。”写王夫人的儿子后来成为朝廷重臣,而自己则因年事已高不能参加宴会,只能在家中遥寄哀思。这里运用了典故。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年轻时曾经做过宦官,他向赵高请求去学刑狱法律。赵高答应了他,并对他说:“吾听汝期,若能却秦存赵者,吾必立汝为王。”李斯果然没有辜负赵高的期待,他成功地帮助赵国抵抗秦国的进攻,使赵国得以保存。后来,李斯又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然而,他并没有能够逃脱法网。公元前208年(汉高祖五年),刘邦率军攻占咸阳时,李斯被迫投降。同年十二月,他被处以五刑,最终被判处腰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夷三族”。而王夫之在这里所说的“紫微即日趋严召”中的“紫微”,实际上指的是朝廷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而“八座”则是指古代的高级官员,如三公等职位的人员。
这首诗以悼念王夫人为主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例如,首联通过回忆王夫人生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颔联则通过描绘王夫人去世后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思念之情。此外,尾联还运用了典故,通过讲述李斯的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对于王夫人家族的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