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繁暑,夜气初宜秋。
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
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
开轩敞南北,凉飙入翛翛。
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
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
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
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
草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
岂复厌喧聒,更觉窗户幽。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
喧我复啮我,驱去嗟无由。
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
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

【注释】:

西风:指秋风。繁暑:盛夏炎热。宜秋:适宜秋天。所居:居住的地方。稍虚豁:稍微开阔宽敞。消我忧:解除我的忧愁。独眠:一个人躺在床上。堂中央:堂屋的正中。一榻:一张床。衾(今称)裯(chu qiu):被单。开轩:打开窗户。敞南北:敞开南北两面。翛(xiāo jiāo)翛:形容风声凄厉。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七月七日为乞巧节,古人认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之时。三星:星宿名,即心宿、牵牛星、河鼓星。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天空中的云雾散乱而没有形成降雨的迹象。月彩烂不收:月亮明亮灿烂而不收敛。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月亮投下的影子落在庭院里,树枝上叶子的轮廓如同刻刀雕琢而成。根有小虫:草根上有小虫在爬动。微吟作啾啾:小虫发出细微的呜叫声。飞蚊:空中飘动的蚊子。喧我复啮我:扰人的声音又咬人的声音。啮:咬噬。更觉窗户幽:更加觉得窗户里的环境幽静。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我想要结束这夜晚,蚊子也不与我为伍。喧我复啮我,驱去嗟无由。扰人的声音又咬人的声音,驱赶它们也没有办法。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但只有我自己屏住呼吸,怎么能与你们这些俗人结仇呢?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关闭门回到自己的卧室下帷,就像庄子一样做梦寻找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这首《七夕》,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诗中描绘了七夕之夜,作者独自在房内欣赏明月,聆听秋夜的风声和虫鸣,心情无比宁静愉悦。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诗人以西风吹繁暑,夜气初宜秋为开篇,营造出了一个凉爽宜人的秋夜氛围。紧接着,“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喜悦。他通过“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这样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选择了以“开轩敞南北,凉飙入翛翛”的方式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烦躁。这种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这首诗想要传达给读者的重要信息之一。

诗人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为引子,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浪漫景象。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牛郎织女终于得以相见,但他们的爱情之路却充满了坎坷和磨难。诗人用“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来形容他们的爱情之象,表达了自己对这对情侣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两句则描绘了牛郎织女在夜空中相遇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纽带。

在整首诗中,诗人还通过描写草木、虫子等自然景物来烘托气氛,营造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意境。例如,“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一句中,诗人将月光投射在庭院里的树影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而“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则形象地表现了蟋蟀在草丛中低声鸣叫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中。此外,尾句“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独特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