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忧乌啼门,有喜鹊噪庐。
主人闻啼噪,喜鹊唾老乌。
吉凶实由人,乌鹊何与乎。
但知预相报,其智各有馀。
人智不如鸟,贪喜忌忧虞。
遂于乌鹊间,憎爱乃尔殊。
福至自福至,祸来贵先图。
二鸟孰有益,嗟哉主人愚。

这首诗是《杂诗四首》中的一首,作者是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有忧乌啼门,有喜鹊噪庐。”
  •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场景:家中有人忧愁时,乌鸦就会在门口啼叫;当家中喜事临门时,喜鹊就会在院子里欢叫。这里的“忧”和“喜”分别代表人的情绪状态,而鸟的行为则被看作是对这些情绪的响应。
  • “忧乌啼门,有喜鹊噪庐。”注释:乌鸦因忧愁在门前啼叫,喜鹊因喜事在院子里欢叫。
  • 此句表达了作者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与人情绪之间的联系,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情绪的反应。
  1. “主人闻啼噪,喜鹊唾老乌。”
  • 这句描绘的是主人听到鸟的啼叫声后,对乌鸦产生了厌恶,并试图以唾沫驱逐乌鸦。这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人类对自然反应的误解与冲突。
  • “主人闻啼噪,喜鹊唾老乌。”注释:主人听见乌鸦的啼鸣便生气,用唾沫去驱赶乌鸦。
  • 这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一种常见模式,即人类往往根据自己的愿望来解读和影响自然界的现象。
  1. “吉凶实由人,乌鹊何与乎。”
  • 这句话表明,生活中的吉凶祸福实际上都是由人来决定的,与鸟儿无关。它强调了人对生活事件的决定性作用。
  • “吉凶实由人,乌鹊何与乎。”注释:生活的好与坏都由人来定夺,乌鹊怎能参与其中呢?
  • 这是对人的主体性和环境影响的批判性思考,指出了人应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1. “但知预相报,其智各有馀。”
  • 这里提到鸟类能够预知吉凶,它们通过不同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预测未来。
  • “但知预相报,其智各有馀。”注释:鸟们知道如何预见未来,并且它们的智慧足够多。
  • 这句话赞美了鸟类的智慧,同时提醒人们要像鸟一样,具有前瞻性和智慧。
  1. “人智不如鸟,贪喜忌忧虞。”
  • 这句批评了人类的贪婪、喜悦和恐惧,认为这些负面的情绪会阻碍人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 “人智不如鸟,贪喜忌忧虞。”注释:人的智慧比不上鸟,因为人容易被贪婪、喜悦和恐惧所困扰。
  • 它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超越这些弱点需要的反思。
  1. “遂于乌鹊间,憎爱乃尔殊。”
  • 这句话描述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们对鸟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 “遂于乌鹊间,憎爱乃尔殊。”注释:于是在鸟和人间,喜欢或讨厌就如此不同。
  • 这表明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联系背后的道德和哲学问题。
  1. “福至自福至,祸来贵先图。”
  • 这句话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在好运来临时要做好准备,以防不测之灾。
  • “福至自福至,祸来贵先图。”注释:福气来了自己也会来,灾难来临之前要提前谋划。
  • 这是对未来的一种积极准备态度,提醒人们要有预见性和准备性。
  1. “二鸟孰有益,嗟哉主人愚。”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主人愚蠢行为的讽刺,认为即使是两只鸟也无益于人的福祉。
  • “二鸟孰有益,嗟哉主人愚。”注释:两只鸟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真是愚蠢的主人啊!
  • 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类行为和决策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那些无法理解自然规律的人的讽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哲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