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间两城峙。
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
城中老人为予语,契丹此地经钞虏。
黄屋亲乘矢石间,胡马欲踏河冰渡。
天发一矢胡无酋,河冰亦破沙水流。
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注释及赏析
  • “澶州”:指今天的河北沧州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著名的澶渊之盟。
  • “去都二百四十里”:指的是距离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有240里的路程。
  • “河流中间两城峙”:形容澶州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大运河的中间,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坚固的城池。
  • “南城草草不受兵”:南城地势较为平坦,容易防守,所以没有遭到太多的战火侵扰。
  • “北城楼橹如边城”:北城地势较为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 “城中老人为予语”:当地的老人向我讲述了澶州的往事和历史。
  • “契丹此地经钞虏”:这里的“钞虏”是指宋朝在澶州进行的军事演习,用以展示武力,震慑敌人。
  • “黄屋亲乘矢石间”:皇帝亲自乘坐战车,在战场上体验战斗的感觉。
  • “胡马欲踏河冰渡”:描写了北方民族骑兵想要通过黄河上的冰面过河的艰难情形。
  • “天发一矢胡无酋”:形容宋军箭法精准,一箭射中敌军首领。
  • “河冰亦破沙水流”:虽然河水结冰,但宋军的箭却穿透了冰面,使得河水开始流动。
  • “欢盟从此至今日”:表达了澶州之战后,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的历史意义。
  • “丞相莱公功第一”:称赞宰相王钦若和莱惟昌在澶州之战中的卓越贡献。
  1. 诗句翻译
  • “澶州” 是现今的河北省沧州市,历史上曾经发生了重要的事件——“澶渊之盟”。
  • “去都二百四十里” 表明了澶州距离北宋首都开封的距离。
  • “河流中间两城峙” 描述了澶州地处大运河中央,两边各有一座坚固的城池。
  • “南城草草不受兵” 表示南城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受到过多的战争侵扰。
  • “北城楼橹如边城” 说明北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 “城中老人为予语” 是当地老人向诗人讲述澶州的往事。
  • “契丹此地经钞虏” 提到了宋朝在大运河上进行的军事演习,目的是为了威慑契丹等北方民族。
  • “黄屋亲乘矢石间” 描述了皇帝亲自乘坐战车,亲身体验战斗的情景。
  • “胡马欲踏河冰渡” 描绘了北方民族骑兵企图利用黄河结冰时期过河的困难。
  • “天发一矢胡无酋” 反映了宋军精湛的箭术,一箭就射中了敌方首领。
  • “河冰亦破沙水流” 虽然河水结冰,但是宋军的箭还是射穿了冰面,使得河水开始流走。
  • “欢盟从此至今日” 表达了澶州之战后,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的历史意义。
  • “丞相莱公功第一” 称赞宰相王钦若和莱惟昌在大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
  1. 赏析
    这首七言诗通过对澶州地理、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澶州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性以及北宋与辽朝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场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情感波动。特别是诗人通过描述澶州之战后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的场景,传达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同时,诗人对王钦若和莱惟昌的评价,也体现了对他们在历史中所做贡献的认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