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九华远,吾身未尝詹。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钳。
忆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
光洁写一镜,回环两堤奁。
露坐引衣襋,风行攲帽檐。
维舟当此时,巨细得尽瞻。
试尝论大略,次乃述微纤。
此山广以深,包畜万物兼。
嘘云吐雾雨,生育靡不渐。
巍然如九皇,德泽四海沾。
此山相后先,各出群峰尖。
毅然如九官,罗立在堂廉。
挺身百辟上,附丽无奸憸。
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觉炎。
草树萋已绿,冰霜尚涵淹。
颓然如九老,白发连苍髯。
此山当无云,秀色郁以添。
姹然如九女,靓饰出重帘。
佩环与巾裙,绀玉青纨缣。
远之妍西施,近或丑无盐。
变态不可穷,诗者徒呫呫。
我初勇一往,役世难安恬。
浪荒不走职,民瘼当谁砭。
乖离今数旬,梦想欲窥觇。
自期得所如,何啻释囚钳。
念昔太白巅,下视海日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所作,共二首。每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九华山的深深赞美和向往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谁谓九华远,吾身未尝詹。

  • 注释:谁说九华山很远?我从未到过那里。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九华山的向往之情。他自问“谁谓九华远”,实际上是在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从未到过九华山?这里的“吾身未尝詹”表达了他对九华山的渴望和向往,暗示了他想要亲身去九华山探索和体验的愿望。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钳。

  • 注释:每次吟诵诗篇时,我都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我的嘴巴怎么能被钳制呢?

  • 赏析: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投入。他说每次吟诵诗篇时,他都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这说明他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而“予口安能钳”则表明他的嘴巴怎么可能被钳制,表达了他对创作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忆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

  • 注释:我曾在秋浦北面,看到一条空明的江面上新月升起。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浦地区的景象。他回忆在秋浦北面看到了一条空明的江面上新月升起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清冷的感觉。这里的“秋浦”可能是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也可能是他心中的某个特定场景或记忆。

    光洁写一镜,回环两堤奁。

  • 注释:清澈如镜的水面,映照出两道曲折的堤岸。

  •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华山的自然风光。他用“光洁写一镜”来形容水面清澈明亮,如同一面镜子一般;用“回环两堤奁”来描绘堤岸的曲折形态,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这两句诗将九华山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露坐引衣襋,风行攲帽檐。

  • 注释: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我坐下来让风吹拂着我的帽子边缘。

  • 赏析:诗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描述了他在九华山的自然景象中的感受。他坐在露水沾湿的草地上,任由风吹拂着他的帽子边缘,这种悠然自得的状态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维舟当此时,巨细得尽瞻。

  • 注释:正当我乘坐船只停泊的时候,从远处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华山的一切美景。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九华山景色的赞赏和欣赏。他认为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他才有机会从远处清晰地看到九华山的美丽风光。这里的“巨细得尽瞻”意味着他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九华山的美景,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试尝论大略,次乃述微纤。

  • 注释:我试着简要地描述一下九华山的总体风貌,接下来再具体讲述那些细微之处的美景。

  • 赏析:在这里,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九华山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他认为九华山既有总体的宏伟气势,又有细节上的精致美丽。他通过“试尝论大略”来概括九华山的总体风貌,然后再通过“次乃述微纤”来具体讲述那些细微之处的美景。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博学多识,又突出了他对九华山独特魅力的理解与欣赏。

    此山广以深,包畜万物兼。

  • 注释:这座山广阔深邃,包容万物,无所不有。

  • 赏析:诗人通过对九华山的描述,展现了其广博与深远的特点。他认为九华山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内涵丰富,它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一样,容纳着世间万物,无一不在其怀抱之中。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嘘云吐雾雨,生育靡不渐。

  • 注释:它像云朵、烟雾般地滋润着大地,使一切生灵得到滋养和繁衍。

  •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手法描绘了九华山对周围环境的滋养作用。他认为九华山像云朵、烟雾一样,不断地滋润着大地,使得大地上的万物得到了生长所需的养分。这样的描述不仅生动地表达了九华山对大自然的贡献和影响,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巍然如九皇,德泽四海沾。

  • 注释:它雄伟壮观,犹如九天之上的帝王,其恩德普照四海,惠及万物。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九华山的伟大和崇高。他认为九华山就像九天之上的帝王一样,拥有无比的威严和权力;它的恩德普照四海,使得万物都得到了滋养和繁荣。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象和神圣地位,还表达了诗人对于九华山功德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此山相后先,各出群峰尖。

  • 注释:此山屹立于众山之后,高耸入云,宛如众多山峰中的佼佼者。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九华山的独特地位和卓越品质。他认为九华山虽然处于众山之后,但它依然能够傲视群雄,成为群峰中的佼佼者。这里的“各出群峰尖”意味着九华山以其独特的姿态和高度脱颖而出,成为了众多山峰中的佼佼者。这样的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于九华山卓越品质的赞赏之情,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眼光和敏锐洞察力。

    毅然如九官,罗立在堂廉。

  • 注释:它坚定不移、正直无私的品质如同九位官员一般,排列整齐、端庄大方地站在官府的大门前。

  • 赏析: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九华山的品质和气质。他认为九华山具有坚定、正直、无私的品质,这些品质让它显得格外高贵、庄重。同时,他还将其比作九位官员,强调了九华山的权威和尊严。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九华山的独特魅力和高尚品质,还反映了诗人对于九华山的敬仰之情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挺身百辟上,附丽无奸憸。

  • 注释:它勇敢地站立在众人之上,没有奸诈狡猾的人与之相伴。

  •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九华山的独立和高洁气质。他认为九华山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它敢于站在众人之上,不畏惧任何人或事的挑衅与压力。同时,它还强调了九华山的纯洁无瑕,表示它并不依附于他人或事物,不会与邪恶、奸诈的人为伍。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九华山的独立自主和高尚品格,还表达了诗人对于九华山的敬佩之情和对其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觉炎。

  • 注释:此山既高峻又寒冷,即使到了五月时节也不会感到炎热难耐。

  • 赏析: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九华山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他认为九华山既高峻又寒冷,即使在炎热难耐的五月时节也不会感到一丝热意。这样的描述既展现了九华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草树萋已绿,冰霜尚涵淹。

  • 注释: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尽管已是春末夏初,但冰霜仍存留于枝头。

  •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华山四季变化的美景。他观察到草木茂盛,绿意盎然的画面;同时,他也注意到即便在春天即将结束之时,九华山上的冰霜仍未消融。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九华山在不同季节下的多样风貌和丰富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颓然如九老,白发连苍髯。

  • 注释:它像一群长者的面容一样憔悴,满头白发与长长的胡须交织在一起。

  •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九华山上长者的形象。他认为九华山上的老人面容憔悴、满头白发,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和胡须。这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九华山老人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痕迹,还表达了诗人对于长者智慧与经验的钦佩与尊重。

    此山当无云,秀色郁以添。

  • 注释:此山应该没有云彩遮蔽,美丽的景色更加浓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无云天气下景色的期待和赞美。他认为九华山本应没有云遮雾罩的景象,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现出其原本的美丽风貌。这里的“此山当无云”是一种设想,即希望九华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摆脱云雾的遮挡,让人们能够真正欣赏到它的美丽和风采。

    姹然如九女,靓饰出重帘。

  • 注释:它像九位美女一样艳丽动人,她们精心打扮着自己,展示着各自的美丽风采。

  • 赏析:诗人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九华山上女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