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慕稻粱,日夜疑罝罘。
蜻蛉善蜚翔,不为食饮留。
胶丝竹竿杪,童子与我仇。
出处或类此,明明君子羞。
近世喜高论,罔知道沉浮。
朵颐非吉人,赴海岂善谋。
万事固有理,彼哉宁易求。
爱子智虑明,吾言非暗投。

解析

第一句:鸿鹄慕稻粱,日夜疑罝罘。

  • 鸿鹄: 一种大雁的别称。
  • 稻粱: 稻和粱,指谷物。
  • 疑罝罘: 罝罘(ji fú)是古代的一种捕鸟网。这句诗意味着鸿鹄向往稻粱之丰足,但日夜担心自己会被捕鸟网所困。

第二句:蜻蛉善蜚翔,不为食饮留。

  • 蜻蜓: 蜻蜓善于飞翔。
  • 蜚翔: 飞行。
  • 为食饮留: 为了食物而留下不飞。这表达了蜻蜓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受食物束缚,反映了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第三句:胶丝竹竿杪,童子与我仇。

  • 胶丝: 指用胶水粘住的丝线。
  • 竹竿杪: 竹子的最尖端。
  • 童子: 年轻的孩子们。
  • : 仇敌。这句表达的是,虽然孩子们用胶丝将竹子绑在一起做成了箭矢,但这种行为与他们纯真的本性不符,因此感到愤懑。

第四句:出处或类此,明明君子羞。

  • 出处: 出处即来源,引申为行为的来源或动机。
  • 类此: 类似这种。
  • 君子: 这里指的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 : 羞愧。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那些做出类似捆绑竹子以射箭的行为的人,即使出于好意,也是令人羞耻的。

第五句:近世喜高论,罔知道沉浮。

  • 近世: 现代。
  • 高论: 深刻的、高深的论述。
  • : 无。
  • : 道路。沉浮: 比喻事物的起伏变化。这句诗批评了现代人喜欢高深的理论却不关注实际的道理,缺乏脚踏实地的态度。

第六句:朵颐非吉人,赴海岂善谋。

  • 朵颐: 张嘴吃东西的样子。
  • : 不好。
  • 善谋: 好的谋略。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好吃懒做、没有远见的人的不满。

第七句至第九句:万事固有理,彼哉宁易求。爱子智虑明,吾言非暗投。

  • 固有理: 事物自有其道理。
  • 彼哉宁易求: 他的事情难道那么容易理解吗?
  • 爱子: 此处指作者本人,自称。
  • 智虑明: 智慧和思考清晰明了。
  • 暗投: 暗中传递。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某些事情自有其道理的看法,并且认为自己的智慧是清晰的,不是盲目地传播不实之言。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自然界中鸟类的行为以及人类的行为和心态,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从“鸿鹄慕稻粱”到“爱子智虑明”,诗人运用自然现象与人性的对比,展示了对现代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讽刺和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来隐喻社会中的现象,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