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花传法总吾身,生灭无烦取次论。
一梦傥从今日觉,群峰应许此山尊。
塔中相好如来具,手里衣盂达磨存。
若遇小儿宜借问,性华何处更寻根。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字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注释:

  1. 栽花传法总吾身,生灭无烦取次论。
  • 【栽花】:在佛教中,栽花象征着修行者种植善因的行为。
  • 【传法】:传授佛法,即指佛门中的教义和教法。
  • 【总吾身】:概括我自身,强调个人对于佛法的领悟和实践。
  • 【生灭】:佛教中讨论世界和现象的无常变化,生(出生)与灭(灭亡)是相对的两面。
  • 【无烦取次论】:无需过分纠结于世俗世界的生死轮回,可以安心修行。
  1. 一梦傥从今日觉,群峰应许此山尊。
  • 【一梦】:比喻人生如梦,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傥从今日觉】:倘若能从这个梦境中觉醒,意识到生命的真谛。
  • 【群峰】:比喻众生,暗示佛法普渡众生,得到认可和尊敬。
  • 【此山尊】:此处强调佛法如同山峰般崇高,值得尊重和敬仰。
  1. 塔中相好如来具,手里衣盂达磨存。
  • 【塔中】:指的是佛教的塔,用于供奉佛像或舍利等圣物。
  • 【相好】:形容佛像庄严美好,这里可能是指佛像具有圆满的智慧和德行。
  • 【如来具】:佛陀是如来的化身,这里可能是指佛像代表着佛陀的形象和教诲。
  • 【手里衣盂达磨存】:手中握着象征禅宗修行的物品——衣盂,意味着通过修行可以获得智慧。
  1. 若遇小儿宜借问,性华何处更寻根。
  • 【小儿】:这里可能是对年轻学者或初学者的称呼。
  • 【宜借问】:应当向他请教,寻求佛法的真谛。
  • 【性华】:可能是指佛性,即本性中的纯净和善良。
  • 【更寻根】:进一步探寻佛法的源头和根本。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看法。诗人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认为生与灭不必过于纠结,而应该专注于内心的觉悟和修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佛法的认可和敬仰,认为它是崇高而值得尊敬的。最后,诗人鼓励年轻人向佛法学习,寻找自己的佛性,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解脱。这首诗体现了佛教中注重内心修养和自我提升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