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困松柏,风雨乱昏晓。
干戈几时息,年来费天讨。
孤芳如谢安,端恐非小草。
此意谁人知,伊余相自保。
这首诗是诗人为因上人写的,应和因上人的晚菊诗。因上人是一位僧人,在诗中自称“余”,所以此诗亦称《晚菊简僧》。
荆棘困松柏(荆棘:丛生的小草。困:束缚、压抑的意思。松柏:两种常青树。比喻志士高洁的品格)
风雨乱昏晓(风雨:自然界的风和雨,这里借指战争。乱:搅扰。昏晓:黄昏和清晨。比喻社会动乱)
干戈几时息(干戈:古代兵器的总称。指战争。息:停止)
年来费天讨(费:耗费。天讨:上天的讨伐。指战争)
孤芳如谢安(孤芳:独自开放而芳香。谢安:东晋大臣谢安,字安石,曾任吏部尚书,后任征西将军、荆州刺史等职。他的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有高尚的品德。这里比喻志士的高洁品德)
端恐非小草(端:恐怕。端恐:恐怕是。小草:比喻志士之辈)
此意谁人知(此意:指上面四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知:了解。指知道或理解)
伊余相自保(伊:他,指因上人。余:我,指作者自己。相:相互,互相。自保:自我保全,保持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和因上人的晚菊诗而作的。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以及社会的动乱,表现了作者对战争和社会动乱的厌恶和不满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保持信念的思想。
第一句“荆棘困松柏”用来形容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荆棘代表着纷乱,松柏则象征着坚贞。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第二句“风雨乱昏晓”进一步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恶劣天气情况。风雨交加,搅扰着天地之间,使得人们难以分辨白天与黑夜,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烘托战乱时期的紧张气氛,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第三句“干戈几时息”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战争何时才能停止?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希望和平的愿望。同时,它也暗示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深深关注。
第四句“年来费天讨”则是对前一句的回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无奈和无力感。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战争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和平的渴望。
第五句“孤芳如谢安”用谢安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品质,表示自己并不随波逐流,有着高尚的品德。这句诗强调了作者坚守节操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他的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
第六句“端恐非小草”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释。这里“端恐”一词表示“恐怕是”,“端恐非小草”则意味着担心自己的高洁品质不足以抵御风雨的侵袭。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担忧,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坚持信念的强烈决心。
最后一句“此意谁人知”则是对全诗主旨的总结。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坚守信念、保持节操的思想情感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是对他人理解和支持的渴望。这句诗强调了作者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迷惑,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乱和战争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保持信念的思想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