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
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
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
圆颅点飞霜,夷旷真吾师。

【诗句释义】:

  1. 一别异生死:一别,指与魏敏功的离别。异死,指生死不同。
  2. 三年能几时:三年,形容时间长久。能几时,意为能持续多久?
  3. 埋玉不可见:埋玉,指将魏敏功葬于地下。不可见,意为无法看到。
  4. 拱木徒兴悲:拱木,指墓前的石碑或者墓碑。徒兴悲,意为仅仅因为悲痛而兴起悲伤之情。
  5. 通老奉香火:通老,对魏敏功的尊称。奉香火,指供奉他留下的香火、香烟等。
  6. 坐阅岁月移:坐阅,指静待。岁月移,意为时光流逝。
  7. 圆颅点飞霜:圆颅,指人头部圆形。点飞霜,意为头上长出白发如霜。
  8. 夷旷真吾师:夷旷,指心胸开阔、超脱世俗的僧人。真吾师,意为真是自己的老师。

【译文】:
与你分别后生死两隔,三年时间又能持续多久呢?
你被埋在地下我无法看见,只能看着那拱木徒增悲伤。
你生前供奉着香火,我在这里默默等待岁月的变迁。
你的头颅上已经长出了白发,就像头上飞出的雪花一样。
心胸开阔、超脱世俗的人是你,我真的是佩服你。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魏敏功的一首吊唁之作。诗人通过描绘魏敏功生前的生活状态和死后的影响,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首句“一别异生死”,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魏敏功离别后的感慨。这里的“异生死”既指生死的不同,又暗含了诗人与魏敏功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次句“三年能几时”,则是对魏敏功生前生活状态的描述。三年时间看似漫长,但实际上对于一位老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这里反映了诗人对魏敏功的敬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无奈和生命的短暂。
第三句“埋玉不可见”和第四句“拱木徒兴悲”则进一步描绘了魏敏功生前的生活状态。“埋玉”指的是埋葬魏敏功,“不可见”则表达了诗人无法亲眼看到他的坟墓的无奈。“拱木徒兴悲”则是说,虽然不能看见魏敏功的坟墓,但看到他的石碑或墓碑上的雕刻,依然会让人感到悲伤。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魏敏功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五句“通老奉香火”和第六句“坐阅岁月移”则是对魏敏功生前供奉香火、静待岁月变迁的情景的描绘。这里既体现了魏敏功生前对信仰的虔诚,也反映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第七句“圆颅点飞霜”则是对魏敏功晚年形象的描述。“圆颅”指的是人头部圆形,“点飞霜”则是形容他的白发如同飘落的雪花一般。这两句诗既描绘了魏敏功晚年的形象,也反映了他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困苦。
最后一句“夷旷真吾师”则是对魏敏功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这里的“夷旷”指的是心胸开阔、超脱世俗的人,“真吾师”则是说魏敏功真是自己的老师。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魏敏功精神境界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他智慧和教诲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