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
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
悠然孤飞云,窈窕转林麓。
自疑归去晚,意欲窗下宿。
道人等虚空,去来断追逐。
云来不吾拒,云去不吾速。
相从一息顷,便觉静缘熟。
何以照我心,老蟾挂枯木。
注释:
- 题崇因院信上人宿云轩:题诗给崇因院的信上人,让他住宿在云轩中。
- 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秋天的声音传入高高的梧桐树上,黄昏的天色爬上稀疏的竹林。
- 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南山被青螺环绕着,过去一切都变得像沐浴一样干净。
- 悠然孤飞云,窈窕转林麓:孤零零的飘荡着的白云,窈窕地旋转在山林之中。
- 自疑归去晚,意欲窗下宿:怀疑回家晚了,打算让道人安排在窗下住宿。
- 道人等虚空,去来断追逐:道人就像虚空一样,过去的事情不再纠缠,不再追逐。
- 云来不吾拒,云去不吾速:云来时不拒绝,云去时不催促。
- 相从一息顷,便觉静缘熟: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很短暂,却感觉与自然的缘分已经很深。
- 何以照我心,老蟾挂枯木:用什么来映照我的心呢?那挂在枯枝上的老蟾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信上人在崇因院住宿期间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首句“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描绘了秋季的声音与夜色降临后,高高的梧桐树和稀疏的竹子的景象。这里的“秋声”和“暝色”是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象,而“高梧”和“疏竹”则代表了自然的元素。
接下来四句“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悠然孤飞云,窈窕转林麓”,“自疑归去晚,意欲窗下宿”,“道人等虚空,去来断追逐”,则进一步描绘了南山、孤独的云、林中的景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悠然孤飞云,窈窕转林麓”一句,将云比作自由游走的生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接下来的八句“道人等虚空,去来断追逐。云来不吾拒,云去不吾速。相从一息顷,便觉静缘熟。”则进一步描述了与道人共度时光的感受。这里的“道人”象征着超脱世俗的人或事物,与他们的交往就像是在虚空中行走一般,无需追赶。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何以照我心,老蟾挂枯木”,则是诗人内心的反映。他以老蟾蜍挂在枯树上的情景比喻自己的心态,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对自我心境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