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予偃伏淮南村,十年不践公侯门。
谁令金印入魂梦,平章六字承君恩。
左手人头右手印,此理未可轻易论。
丈夫盖棺事始定,擒戎会使来称藩。
争如徐子擅骚雅,笔力豪纵今文园。
杨君收印六十载,细观制作同新翻。
为言常侍故家物,其先得自南昌潘。
珠还合浦有时节,馀庆未艾钟仍昆。
子今得之类摘鹊,此贶重可轻玙璠。
便当准拟佩三印,并与文安遗子孙。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徐伯远的,表达了诗人对徐伯远的敬仰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嗟予偃伏淮南村,十年不践公侯门。
【注释】:感叹我长期隐居在淮南乡村,十年都没有踏足公侯之家。
【赏析】:此诗起笔即抒发感慨,表现诗人久困山村、不得志的境况。“嗟”字点出作者的自伤自怜,而“偃伏”二字则写出了他对现实无奈的心情,他无法像别人那样飞黄腾达、身居高位。“十年不践公侯门”,进一步表明了他的孤独处境,同时也透露出他的愤懑不平,因为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

谁令金印入魂梦,平章六字承君恩。
【注释】:是谁让我得到了金印,这六字铭文承载着君侯的恩宠。
【赏析】: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将自己与君王相比,表达了自己对君王恩典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权力的向往和追求。“平章六字承君恩”,意味着这六字铭文是对君王恩典的认可,也是对自己才能的认可。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恩宠的珍视和感激。

左手人头右手印,此理未可轻易论。
【注释】:左手拿着人头,右手拿着印章,这道理是不能随便议论的。
【赏析】:这里,诗人以生动的形象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权位和名利的看法。他认为,手握人头和印章的权力并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谨慎行事。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谨慎和理智,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深刻理解。

丈夫盖棺事始定,擒戎会使来称藩。
【注释】:等到做丈夫的盖棺定事时,擒拿敌人使节来归附称藩。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和夸张,表达了自己对军事胜利的信心和期待。他认为战争的胜利是关键,只有取得胜利,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里的“擒戎”指的是打败敌人,“使节来归附”则是指使敌人臣服于我国。通过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军事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争如徐子擅骚雅,笔力豪纵今文园。
【注释】:还不如徐某擅长写诗,其文笔之豪放如同汉代的司马相如(文园)一般。
【赏析】:这里,诗人以徐某为比,赞美其文学才华。他认为徐某的文学才华不亚于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而且他的笔力豪放、意境深远,能够创作出优美的文学作品。这种赞美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优秀文学人才的尊重和钦佩。

杨君收印六十载,细观制作同新翻。
【注释】:杨君收藏的印章用了六十年,仔细观察其制作工艺,就像重新雕刻一样精致。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他认为文物的价值在于其历史和文化内涵,需要我们好好保护和传承。这里的“杨君”指的是收藏家或鉴赏家,“收印六十载”表示他已经收藏了很多印章,“观察制作如同新翻”则表示他对这些文物的爱护和珍视。通过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物保护和传承的理解和态度。

为言常侍故家物,其先得自南昌潘。
【注释】:他说这是从宫廷中得来的旧物,它的祖先曾来自南昌的潘家。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回忆和询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家族历史的追溯和了解。他认为这些文物都是家族历史的见证和传承,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和珍惜。同时,他也通过这种追溯和了解,加深了自己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珠还合浦有时节,馀庆未艾钟仍昆。
【注释】:珍珠回到合浦有时节,我的子孙余庆未尽,钟氏仍然兴旺。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于家族繁荣和传承的期望和愿景。他认为家族的繁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和维护。这里的“珠还合浦”指的是珍贵的物品归还到原来的地方,“余庆未艾钟仍昆”则表示他的子孙们会继续发扬光大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通过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家族繁荣和传承的期待和努力。

子今得之类摘鹊,此贶重可轻玙璠。
【注释】:你现在得到这样的礼物,真是像摘取喜鹊那样的珍贵礼物。这份赠品非常贵重,可以轻视玉璧、美玉这样的珍宝。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赞美和比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礼物的评价和看法。他认为这份礼物非常珍贵,价值连城,甚至超过了玉璧和美玉这样的宝物。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礼物价值的理解,认为礼物的价值不在于物质价值,而在于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通过这个评价和看法,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礼尚往来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