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不能素裳。缝齐有锵,直韨以方。岂曰无衣,不能素履。
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素裳戋戋,谁涉不褰。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尔我目矣,何为而眊。聪亦云听,曾莫有告。
谋及于道,佛且讪以笑。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以我有常,从尔罔极。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注释】:
- 无衣一首:这是一首《诗经》里的诗,题目为《无衣》。“招”是请的意思。黄任道归(yì):黄任道,名不详,字子游,春秋时陈国人。任道归,即归家。
- 岂曰无衣:难道没有衣服?“裳”是下摆宽大的裙子。“素”,白色。“缝齐有锵”,缝制整齐,声音悦耳。
- 直韨以方:衣领方正,衣身挺括。“韨”即“韨领”。
- 絇以为戒:絇(xiān)是缝纫工具,这里用比喻意。“夙夜以无怠”,日夜勤勉,不敢懈怠。
- 素裳戋戋:洁白如素的衣裙,纤小而精美。“絇”,缝纫用具,用来比喻人的精神风貌。
- 谁涉不褰(qiǎn):谁不穿长衣而不撩起下摆?
- 素履几几:素色鞋履,精致而小巧。“几几”,细长的样子。
- 始也何所为:开始的时候,我们推重自己的家族。“我推”,我推崇。“宗”,本家。
- 恶余之无从:讨厌我不随从他人。“睢盱(suīxū)”,斜视的样子。“以为恭”,自以为谦卑恭敬。
- 今也既宣我力:现在既然宣扬了我的力量。“宣”,宣扬、显示。
- 群心慝(tè)慝(tè):众人心思邪恶。“慝”,邪恶,不正。
- 毁予以自德:诋毁我,是为了自我修养。
- 曾莫肯己直:他们却不肯承认自己正直。“曾”,同“怎”,哪;“肯”,愿意。
- 尔我目矣:你们这些家伙,都看在眼里了。“矣”同“耳”,罢了。
- 聪亦云听:你耳朵也听得见呀。“聪”,明察事理,聪明。“云”,助词,表陈述语气。
- 曾莫有告:哪里有什么劝告。
- 谋及于道:谋划在于大道上。“佛”,通作“发”,引申义为“发表”。
- 佛且讪(shàn)以笑:发表言论时竟带着嘲笑。“讪”,嘲笑、讥讽。“哂”,微笑,表示轻蔑的笑意。
- 谓白盖黑:说是黑色的车篷,却是白色的车盖。这里指黑白混淆。
- 或者亦以赤:或许有人也是红色的车呢。“赤”指红色,古代认为赤色与白色相对,此处用以表示不同意见。“或者”,或,有的人。“以”,介词,用,表假设。
- 行何必有足:走路不一定非要有脚。“巧言以成迹”,用花言巧语来掩饰行为。“以我有常”,我本来就没有过错。“从尔罔极”,你们就不要再追究下去了。“罔”,“无”的意思。“罔极”,没有极限,没有止境。
- 翩翩者舟:那飘动的小舟。“翩”(piān)然,形容船儿轻快地移动。
- 在河之涘(sì):停在河边。“涘”,水边。此句意为:“那小舟,就在河边停着。”
- 人待不至:别人都在等着它不来了。“不至”,不来。
- 亦以自济:也用来渡过自己。“济”,渡,过。
- 嗟尔君子:唉你们这些君子。“嗟”,叹词,表示感叹的语气。“尔”,“你”的合称,对对方的尊称。
- 归欤予迟:回家来吧,我等得有点久了。“欤(yu),语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劝诫、命令语气。“归欤”,归回吧,回家去吧。“予迟”,我的等待时间太长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经·无衣》中的一首,属于西周时期的诗歌作品。该诗共四章,每章五节,全诗共二十节,采用四言体形式写成。
首章主要描写了作者对于贫穷生活的态度和感受,他并不抱怨生活的贫苦,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奉献,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敬仰。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要被外界的因素所困扰,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第二、三、四章则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他认为人生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和坚持。同时,他也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和虚伪行为,并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和谴责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同时,该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