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山霭之披袪,赫晓日之曈昽。惊回舟而返盼,忽径断而溪穷。
目恍惚兮图画,心辀张兮梦中。何一人之独悟,遂万世之迷踪。
惟天地之茫茫兮,故神怪之或容。惟昔王之制治兮,恶魑魅之人逢。
逮后世之凌夷兮,固人鬼之争雄。抑武陵之丽秀兮,故水复而山重。
及崖悬而磴绝,人迹之不到兮,反疑与夫仙通。君生其地兮,宜神气之所钟。
观颜面之峭峭兮,其秀犹有山水之馀风。悯斯民之无知兮,久鬼覆而仙蒙。
顾穷探兮远览,究非是之所从。因高言而大唱,一洗世之昏聋。
【赏析】
《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为好友张颉仲举送行的诗。全诗通过描绘武陵山水的美景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祝愿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富有浓厚的艺术魅力。
第一句“豁山霭之披袪”,形容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赫晓日之曈昽”则描述了太阳初升时的光辉照映在山间的情景。这两句诗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武陵山水的雄伟壮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第二句“惊回舟而返盼,忽径断而溪穷。”诗人用“惊回舟”和“忽径断”两个动作来形容朋友离开后的心情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武陵山水的神秘莫测。这里的“惊”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舍。
第三句“目恍惚兮图画,心辀张兮梦中。”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眼前的景色比作一幅画卷或梦境,表达了自己对武陵山水的深深留恋和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四句“何一人之独悟,遂万世之迷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武陵山水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只有一个人能够领悟到其中的奥秘,而其他人却永远无法解开这个谜团。这种独到的见解使得诗人更加敬佩这位朋友的智慧和才能。
第五句“惟天地之茫茫兮,故神怪之或容。”诗人通过对天地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武陵山水的敬畏之情。天地之大、神怪之多,使得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神秘色彩。这种敬畏之情使得诗人更加珍惜与这位朋友之间的友谊。
第六句“惟昔王之制治兮,恶魑魅之人逢。”诗人回顾了古时候君王治理国家的方式和态度,强调了君王们对于邪恶势力的警惕和打击。这种治理方式使得武陵山水保持了原有的美丽和宁静。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批评。
第七句“逮后世之凌夷兮,固人鬼之争雄。”诗人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和担忧。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难以把握。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
第八句“抑武陵之丽秀兮,故水复而山重。”诗人再次赞美了武陵山水的美丽和壮丽。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第九句“及崖悬而磴绝,人迹之不到兮,反疑与夫仙通。”诗人通过对山路的描写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他相信只要勇敢地去追求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通往仙境的道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得读者深受感染和鼓舞。
第十句“君生其地兮,宜神气之所钟。”诗人表达了对这位朋友在武陵山水中生活的美好祝愿。他认为这位朋友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种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之情。
第十一二句“观颜面之峭峭兮,其秀犹有山水之馀风。”诗人通过对朋友面容的描写表达了对他外貌的赞赏和喜爱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朋友的外貌特征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位朋友的印象和记忆。
最后三句“悯斯民之无知兮,久鬼覆而仙蒙。”诗人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他认为由于人们的无知和愚昧导致了他们被鬼神所迷惑和蒙蔽。这种批判性的态度使得诗人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改善民生、提高国民素质的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