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从俗为,日与所学戾。
茫茫坐三复,心面自相愧。
守道恶从人,取俗患高世。
谁令二者异,不得一吾致。
【注释】
扰扰:纷乱;日与:常与人相随;所学:所学的本领、道理;戾:乖违,不合。
茫茫:指茫然不知所措;三复:再三诵读。
守道: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主张;取俗:追求世俗的名利。
二者:这里指守道与取俗两种行为;异:不同。
一:一种。
【赏析】
此诗为《中夜二首》之一。诗人以“扰扰”“茫茫”等词来写自己内心的不安,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全篇表现了诗人坚持原则而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首句“扰扰从俗为”,是说自己在纷杂的世俗之中,也随着别人而忙碌奔波,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第二句“日与所学乖”,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无奈和痛苦。这里的“日与”是指每天与世俗为伍,而“所学”则是指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每日忙碌于世俗之事,却与自己的信仰背道而驰,这是他内心最大的悲哀。
第三句“茫茫坐三复”,描述了他在迷茫中的彷徨和无奈。在这里,“茫茫”一词既形容他内心的迷茫,也形容他身处的困境。他反复地思考、反省,但仍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他内心的煎熬和挣扎。
第四句“心面自相愧”,是说他自己的内心也感到惭愧和愧疚。他虽然努力想要改变现状,但终究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和矛盾,这使他感到无比的羞愧和无奈。
第五句“守道恶从人”,是他坚持自己信仰和原则的表现。尽管他明白跟随世俗会让自己失去许多机会,但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信仰,不随波逐流。这是对他高尚品格的最好诠释和赞誉。
第六句“取俗患高世”,则是说他为了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种追求使他远离了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最后一句“谁令二者异”,是诗人的感慨之语。他感叹自己的命运如此多舛,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坚持信仰和原则的赞美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