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当时人,缩伏岩下庐。
约身甘贱贫,卑势无忧虞。
坐视扰扰中,同为祸福驱。
我当明时来,木石聊自娱。
遗祠今莫问,故邑已成墟。
归谢山下民,相期在犁锄。
【注释】
- 同孙祖仁王平甫游蒋山作:与孙祖仁、王平甫同游蒋山。
- 岂无当时人:难道没有那些当官的人吗?
- 缩伏岩下庐:隐居于岩石下的简陋居所。
- 约身甘贱贫,卑势无忧虞:约束自己的心志,安于贫困的清福,不因权势而忧虑。
- 坐视扰扰中:坐看纷乱之中。
- 我当明时来,木石聊自娱:我将在太平盛世到来的时候到来,就象树木和石头一样,自我娱乐。
- 遗祠今莫问,故邑已成墟:已无人祭祀的地方,旧日的村落早已被荒废了。
- 归谢山下民,相期在犁锄:回到山脚下的百姓那里去,希望与他们共同耕作。
【赏析】
《同孙祖仁王平甫游蒋山作》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纪游诗,写诗人与友人孙祖仁、王平甫同游蒋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坚持抗战,积极用世的思想。
首联:“岂无当时人,缩伏岩下庐。”意思是说,难道就没有像当年那些人那样隐居山林的人吗?“当时人”指宋高宗赵构。宋高宗在位期间,朝政腐败,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许多爱国志士被迫或自愿地隐居山林,以求保全自身。陆游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多次表示过这种愿望,如《初出桐江上洪叔云书怀》、《入蜀记》、《夜泊水村》等诗。
颔联:“约身甘贱贫,卑势无忧虞。”意思是说,我约束自己安于贫穷的生活,不因权势而忧虑。这里的“贱贫”,指的是隐居生活。《晋书·陶潜传》载:“贵家之子弟有好逸乐者,邑人苦之,乃共禁断。”陶渊明就是一个例子。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辞官归隐田园,以躬耕为乐。陆游虽然不是陶渊明,但他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有相通之处。
颈联:“坐观扰扰中,同为祸福驱。”意思是说,我坐视纷乱之中,一同成为灾祸和幸福的原因。这两句诗表明陆游对于朝廷政治十分不满,他担心自己也会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成为其中的原因。
尾联:“我当明时来,木石聊自娱。”意思是说,我在光明的时代来临之时再来,如同树木和石头一样,自我娱乐。这里的“木石”比喻隐居生活。
这首七律前四句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中间四句写诗人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和担忧,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坚定信念。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