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渚日夜归,江痕下汀矶。
渔者不自劳,推舟就寒漪。
得鱼乐几多,忽忘身在泥。
未闻任氏风,岂信丝缗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着具体诗句从手法、主题等角度组织答案。

“江渚日夜归”,写江边渔翁日复一日地在江中打鱼;“江痕下汀矶”,写江流不断冲刷着沙滩上的小岛,使之变得平坦;“渔者不自劳,推舟就寒漪”,写渔者驾舟而归,顺流而下,不费力地将船驶进水中的浅滩;“得鱼乐几多,忽忘身在泥”,写渔人在捕鱼时的乐趣,忘记了自己身处泥沼之中;“未闻任氏风,岂信丝缗非”,写渔人没有听说过任公之钓,更不会怀疑丝绳不是钓钩。

【答案】

(1)首句写江边渔翁日复一日地在江中打鱼。第二句点出江水长流不息,不断冲刷着沙滩上的小岛,使之变得平坦,暗含了岁月不居的意思。第三四句写打鱼人驾舟而归,顺流而下,不费力地将船驶进水中的浅滩。最后两句写打鱼人捕鱼时的乐趣,忘记了自己身处泥沼之中。第五句写打鱼人没有听说过任公之钓,更不会怀疑丝绳不是钓钩。

赏析:“江渚日夕归”,“江渚”即江边的沙洲,这里指江边的小岛。《楚辞》中有“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这一句是说打鱼的人每天在江中打鱼回家来,他并不觉得有什么辛苦。江水的流动,就像人的劳动一样,不停地推动着他,使他感到轻松。江水流过沙滩,把沙滩冲平了,也正如人的劳动一样,不断地推动着他前进。江中的水深流急,但打鱼人却驾舟而归,不费吹灰之力。

“渔者不自劳”,写打鱼人驾舟而归。这里的“不自劳”,是说打鱼人驾舟而归,顺流而下,不费力地将船驶进水中的浅滩,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推舟就寒漪”,写渔人驾舟而归。这里的“推舟”,是说渔人驾舟而回。这里的“寒漪”,是说江水寒冷。“寒漪”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江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写出了江水的流动。

“得鱼乐几多”,写渔人在捕鱼时的乐趣。“乐”字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全诗的主题。“得鱼”是“乐”的原因,“乐”是“得鱼”的结果。“几多”是夸张手法,写出了打鱼人的高兴之情。

“忽忘身在泥”,写打鱼人捕鱼时忘记了自己身处泥沼之中。这里的“忽忘”,是突然忘记了。“身在泥”,是指渔人的身体陷进了泥土里,也就是被淤泥缠住。

“未闻任氏风”,写打鱼人没有听说过任公之钓的故事。“未闻”,是说打鱼人不知道。“任氏”,是任公子的代称。战国时齐国有任公,曾乘大鱼游于渤海之上,其鱼大数千里。后因以“任氏”为大鱼的代称。“风”,是说任公之钓的风。

“岂信丝缗非”,写渔人不相信丝绳不是钓钩。“岂”是反问语气词,表示怀疑。“信”,是相信。这里的“丝缗”指的是钓鱼用的绳索和线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