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腹纡盘一径通,故劳都骑载郫筒。
先生旧负连城价,校尉今烦一箭工。
著雪老山清刻骨,添梅官路巧迎风。
此身终解浑无事,共乐郊原浩荡中。

祝舜俞拉着希言来看访富春赤亭山居

岩腹纡盘一径通,故劳都骑载郫筒。

先生旧负连城价,校尉今烦一箭工。

著雪老山清刻骨,添梅官路巧迎风。

此身终解浑无事,共乐郊原浩荡中。

【注释】

祝舜俞:作者自称。拉希言:拉希言是作者的朋友,也是诗的另一位作者。见访:拜访。富春赤亭山居:指作者在富春赤亭的山居。纡(yū)盘:弯曲盘旋。一径通:指一条小路直通山居。故:所以,因此。劳:劳驾,麻烦。都骑:都是骑着马的人。郫(pí)筒:用郫县出产的竹简。郫县在四川。先生:对人的尊称。故:所以。负:拥有、担负。连城:形容价值极高。校尉:古代军官的称呼。一箭工:一个能射箭的人。着雪老山清刻骨:形容山上雪景清丽到极点,好像刻在骨头里一样。著,同“卓”,特立;刻,雕刻、刻画。官路:官场的道路、仕途。巧迎风:形容梅花随风而开的情景巧妙、自然。此身:指诗人自己。终解:最终能够摆脱。浑无事:全都没有事情。郊原:郊外的原野,这里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浩荡:广大无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写于他晚年隐居期间。诗中描述了作者与其友人谢希言一同探访富春赤亭山居的场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岩腹纡盘一径通”,描绘了山居周围的自然景色。岩腹,即山间的洞穴;纡盘,曲折盘旋之意。一径通,意味着山路蜿蜒,直通山居。这里的“纡盘”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蜿蜒,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曲折难行的感慨。这种感慨并非源于个人的不幸遭遇,而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深刻认识。

第二句“故劳都骑载郫筒”,则是对山居主人的赞美。都骑,骑马的官员;郫筒,用郫县出产的竹简制成的筒子,此处指竹简。这句诗通过描述官员们骑马前来拜访的情景,展现了山居主人的尊贵身份和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第三句“先生旧负连城价”,则是对山居主人的再次赞美。先生,是对人的尊称;连城价,形容价值极高。这句诗通过对山居主人过去的成就进行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才华横溢,但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可。

第四句“校尉今烦一箭工”,则是对山居主人的进一步赞美。校尉,古代军官的称呼;一箭工,指射箭技术高超的人。这句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山居主人善于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山居主人的智慧与机智的钦佩之情。

第五句“著雪老山清刻骨”,则是对山居主人的再次赞美。著雪,指雪花覆盖在山上;老山,指被雪覆盖的老山。清刻骨,形容山中的景色清丽到极点,仿佛刻在心里一般。这句诗通过对雪景的独特描绘,展现了山居主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第六句“添梅官路巧迎风”,则是对山居主人的进一步赞美。添梅,指梅花盛开;官路,指官场之路;巧迎风,形容梅花随风而开的情景巧妙、自然。这句诗通过对梅花盛开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山居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与逃避之意。

最后一句“此身终解浑无事”,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与展望。此身,指诗人自己;终解,最终能够摆脱。浑无事,全都没有事情。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与憧憬,希望能够脱离世俗纷扰,过上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悠远。诗人通过对富春赤亭山居及其主人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