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筇竹度年华,自爱藤阴夹雨涯。
野叟笑予衣落魄,牧童见客手交叉。
染成众绿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
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
【注释】
和意行韵: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意。
筇竹:指手执的竹杖。
自爱藤阴:自己喜欢树荫。
藤阴:指树荫。
夹雨涯:被雨水打湿了边缘。
野叟笑予:指我笑自己。
衣落魄:衣衫破烂。
牧童见客:指看到来人。
手交叉:手交叉在一起。
染成众绿桑初椹:把桑叶染成了绿色。
落尽千红楝始花:落完所有的红色楝子才开始开花。
步至桥西水穷处:走到桥西边,水已经到了尽头。
黄犊:黄色的小牛。
还吾家:回到我家。
【赏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一首很著名的诗,出自宋代文学家的苏轼之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水间游历时的心情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赏析。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每一句。
第一句:“一枝筇竹度年华”,这里描述的是诗人手持筇竹,穿越岁月的情景。筇竹是一种竹子,常用来制作手杖,所以这里的筇竹指的是手杖。
第二句:“自爱藤阴夹雨涯”,意思是说,我喜欢坐在树荫下,因为树荫下可以遮挡雨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第三句:“野叟笑予衣落魄”,描述了一位老者嘲笑我的衣衫破旧。这里的“野叟”指的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可能认为我的衣物太破旧了。
第四句:“牧童见客手交叉”,描述了牧童看到客人时的惊讶表情,他用手交叉着,表示惊讶。这里的“牧童”是指一个放牧的孩子。
第五句:“染成众绿桑初椹”,意思是说桑叶已经染成绿色,而果实还未成熟。这里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但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六句:“落尽千红楝始花”,形容红色的楝子已经掉落,但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盛开。这里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循环和变迁。
最后一句:“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描述了诗人走到桥的西边,看到水已经到了尽头。然后,他跟着一只黄色的小牛回家。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轻松和满足的情感,也意味着诗人已经完成了他的旅程,准备回到家中。
【译文】
手执筇竹走过岁月,喜爱树荫遮雨的舒适。
老农嘲笑我衣服破旧,放牧孩子见到我惊讶。
桑叶染成绿色,果实未熟已落,春花初绽。
走到桥西水已穷尽,小黄牛跟随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