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薰心两鬓丝,倚栏瘦影却斜晖。
凄其十载不儒服,老矣一生犹布衣。
未信此身长坎坷,细看造物实玄微。
五更风雨自秋至,不见蚊蝇跋扈飞。
和所盘自宽韵
忧患薰心两鬓丝,倚栏瘦影却斜晖。
凄其十载不儒服,老矣一生犹布衣。
未信此身长坎坷,细看造物实玄微。
五更风雨自秋至,不见蚊蝇跋扈飞。
注释:
- 和所盘自宽韵:这是一首七言诗,题目中的“和”表示应和、效仿的意思,而“自宽韵”则表明这首诗的韵脚属于“自宽韵”这一类别。
- 忧患薰心两鬓丝:忧患之心如同熏染,使得两鬓的发丝变得斑白。
- 倚栏瘦影却斜晖:形容诗人倚靠在栏杆上的身影与斜阳形成对比,显得格外瘦弱。
- 凄其十载不儒服:形容十年来一直穿着布衣,没有穿儒服。
- 老矣一生犹布衣:年纪已高,仍然过着布衣生活。
- 未信此身长坎坷,细看造物实玄微:不相信自己的一生会经历那么多的坎坷,但仔细思考后发现,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规律使然。
- 五更风雨自秋至,不见蚊蝇跋扈飞:在五更天的风雨中,从秋天开始,看不到蚊子苍蝇嚣张跋扈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首句“忧患薰心两鬓丝”,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忧虑、痛苦和无奈。这种情感源于内心的忧患,如同熏人的烟一般笼罩着诗人的心灵。
次句“倚栏瘦影却斜晖”,描绘了诗人依靠栏杆的孤独身影与斜阳相映成趣的画面。这里的“倚栏”既是一种身体上的依托,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不屈。
第三句“凄其十载不儒服”,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十年来他一直穿着朴素的布衣,没有穿上过传统的儒服,这反映了他的清贫和对物质的追求不高。
“老矣一生犹布衣”一句,更是凸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旧过着朴素的生活,没有过多的追求财富和地位。
最后两句“未信此身长坎坷,细看造物实玄微”,则是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难以避免的,而这些坎坷和挫折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无需过于忧虑。同时,他也看到了这些困难背后隐藏着的规律性,即“造物实玄微”。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