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潮回生紫烟,水光春色弄春妍。
底须椒柏来为颂,且与鸥凫叙隔年。
风动微波靴面皱,苔粘枯石佛头圆。
老来须与溪童乐,争倚芦花学放船。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元旦,与可大江行时所作。诗中描述了江边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日出潮回生紫烟,水光春色弄春妍。
这句诗描绘了江边清晨的景象。日出时分,潮水涌动带来了一阵阵紫烟,水光映照着春天的景色,仿佛在为春天献上赞美之词。这里的“日出”象征着新的开始,而“潮回”则代表了生机勃勃的力量。

底须椒柏来为颂,且与鸥凫叙隔年。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他想到了椒柏这种植物,它们在冬天枯萎,而在春天重新焕发活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有所作为,就像这些植物一样,能够迎接新的挑战并取得成功。同时,他也想起了那些曾经与自己一同在江边嬉戏的小朋友们,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了一年,但诗人依然想念他们,期待着与他们重逢的那一刻。

风动微波靴面皱,苔粘枯石佛头圆。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江边的情景。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波澜,使得诗人的靴子都感到有些不适。而那片苔藓覆盖的枯石,仿佛是佛头一般圆润光滑。这里的“风动”、“微波”、“苔粘”、“枯石”等词语都生动地展现了江边的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老来须与溪童乐,争倚芦花学放船。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小朋友们一样,在江边尽情玩耍、享受生活的乐趣。他甚至想要学习他们的样子,在芦花飘荡的江面上划船游玩。这里的“老来”、“溪童”、“争倚”、“学放船”等词语都传达出了诗人对于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