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者杰阁,凌然跨虚空。
有觉者彼岸,廓然大圆通。
而我独蠢蠢,于何而适从。

庚辰岁寓开元东罗汉阁

庚辰:庚辰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

寓:寄居。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13—741),这里指代开元时期的长安。

东:方位词,东方。

罗汉:梵语“阿罗汉”的译音,是佛教名词,表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修行者。这里泛指佛教徒。

阁:佛塔,佛寺中的高层建筑。

有美者杰阁,凌然跨虚空

“有美者杰阁”,意谓这座佛阁壮丽美观。“杰阁”,杰出、杰出的佛阁。

“凌然跨虚空”,意谓这座佛阁高耸入云,直插云霄,似乎跨越了无边无际的虚空。

有觉者彼岸,廓然大圆通

“有觉者彼岸”,意谓觉悟之人在生死轮回之外找到了彼岸,即解脱之道。“觉悟”,指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和理解。“彼岸”,佛教用语,指涅槃的境界。“觉者”,觉悟的人,指修行者。

“廓然大圆通”,意谓豁达开朗,洞明一切。“廓然”,宽广、开阔的样子。“大圆”,圆满无缺,指佛道或真理。

而我独蠢蠢,于何而适从

“而我独蠢蠢”,意谓我独自徘徊犹豫,无所适从。“蠢蠢”,犹豫不决的样子。“适从”,适合自己的做法。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开元十四年(726)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座壮丽的佛阁,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悟道和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感悟。

首句“庚辰岁寓开元东罗汉阁”,开篇点明了创作时间与地点,为全诗奠定了背景。颔联“有美者杰阁,凌然跨虚空”,通过对佛阁的描述,展现了其宏伟壮观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颈联“有觉者彼岸,廓然大圆通”,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悟道和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感悟,强调了修行者在生死轮回之外寻找到的解脱之道。尾联“而我独蠢蠢,于何而适从”,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困惑与迷茫。整首诗通过描绘佛阁、修行者以及人生道路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修行和悟道的思考以及对人生道路的困惑与迷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