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白居易,五十八岁方得嗣。当时立名曰阿崔,香绷绣襦胎发腻。
又不见元微之,五十八岁方生儿。当时立名曰道保,可望成家得力时。
西邻有亲曰彦泽,天与明珠堪爱惜。今年年方四十三,甲庚少似唐元白。
葛仙溪前燕子楼,燕子未老人风流。一年一度作汤饼,但愿年年逢麦秋。

贺彦泽新得子

贺彦泽,名不详,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他曾经在葛仙溪前燕子楼与妻子相会,燕子尚未老去,而他的风流才气却已经显露出来。一年一度制作汤饼的日子又来到了,他希望自己每年都能迎来丰收的季节。

译文:贺彦泽新得子

注释:贺彦泽:唐朝官员,具体姓名不详。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贺彦泽的赞美,表达了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人们的赞赏之情。诗中将贺彦泽比作唐元白,意指他具有与白居易相似的才华和气质,能够成为朝廷中的栋梁之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希望能够见证贺彦泽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首诗

君不见白居易,五十八岁方得嗣。当时立名曰阿崔,香绷绣襦胎发腻。

又不见元微之,五十八岁方生儿。当时立名曰道保,可望成家得力时。

西邻有亲曰彦泽,天与明珠堪爱惜。今年年方四十三,甲庚少似唐元白。

注释:君不见:意为“你难道没看见”。白居易:唐代著名文学家,以其诗歌成就著称。阿崔:指白居易的儿子白行简,字阿崔。香绷绣襦:指富贵人家的小孩穿的衣服。胎发腻:指婴儿的头发细腻柔顺。西邻:邻居,代指贺彦泽。天:指上天。明珠:比喻贺彦泽的才华和才能。

赏析:第二首诗继续赞美贺彦泽的才华和地位。作者通过比较白居易和元微之的成就,来突出贺彦泽的重要性。同时,诗中还提到了贺彦泽的年纪和天赋,表示他如同天上的明珠一般珍贵。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贺彦泽的期待和祝福。

第三首诗

葛仙溪前燕子楼,燕子未老人风流。一年一度作汤饼,但愿年年逢麦秋。

注释:葛仙溪:地名,位于今江苏无锡。燕子楼:古建筑名,位于无锡市惠山区钱桥镇葛仙溪南侧。汤饼:古代的一种面食。麦秋:指收获小麦的季节。

赏析:这首是一首描绘燕子楼的诗歌。诗人以燕子楼为背景,描绘了燕子未老、人已风流的景象。同时,诗人还提到了每年制作汤饼的传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三首诗歌都是对贺彦泽的赞美和祝福。它们不仅赞美了他的才华和地位,还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这些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