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
犹恐市尘染,西岷拨晴岚。
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
秋风入我袂,又往天之南。
南方盛法窟,誓志必穷探。
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
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
礼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参。
我昔客吴楚,但爱云水涵。
不闻清庙瑟,浪走雪满簪。
相逢傥有日,为我举二三。
尺书附巴使,勿语洞庭柑。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部分:“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
注释: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久习静”:长时间修行静坐,表明其修持已久。
- “闭门”:指上人隐居不问世事。
- “守一龛”:守护着一个小佛龛或僧房。
译文:
这位僧人已修炼多年,他选择了隐居,闭门不出,只守护着那个小小的佛龛,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第二部分:“犹恐市尘染,西岷拨晴岚”
注释:
- “西岷”:指南部的岷山地区。
- “拨晴岚”:推开晴朗的云雾,形容景色明净。
译文:
我担心世俗的纷扰沾染了清净的心,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繁华喧嚣的地方,前往西边的岷山去寻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第三部分:“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
注释:
- “归来”:回到原来的地方。
- “非本心”:并非出于真心。
- “退结”:退隐、隐居。
- “山中庵”:在山上建造的小庵。
译文:
虽然回到了原点,但内心并不是真正的安宁,而是在山中继续隐居,追求心灵的平静。
第四部分:“秋风入我袂,又往天之南”
注释:
- “秋风”:秋天的风,常用来比喻岁月或时光的流逝。
- “天之南”:南方的天空,这里用来表示远离尘世的地方。
译文:
秋风轻轻吹过我的衣袂,我又踏上了前往南方的道路,那里是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净土的地方。
第五部分:“南方盛法窟,誓志必穷探”
注释:
- “南方”:指南方。
- “法窟”:佛教中的修行场所,象征修行和悟道的地方。
- “誓志”:发誓立志。
- “穷探”:彻底探究。
译文:
南方有许多佛教修行的圣地,我发誓要深入探究其中的秘密,以求得内心的真正平静。
第六部分:“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
注释:
- “双径”:两条路径。
- “卧老龙”:像一条沉睡的老龙一样。
- “怀珠千丈潭”:形容深不见底的水池。
- “珠”:珍珠,这里比喻珍贵的知识和智慧。
译文:
我走在通往佛教圣地的两条小路上,就像一条沉睡的老龙,心中怀揣着千年的智慧和知识。
第七部分:“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
注释:
- “东邻”:指的是东方的邻居。
- “啸乳虎”:形容威猛的样子。
- “眼光”:目光炯炯有神。
- “眈眈”:形容目光锐利或注视的样子。
译文:
我住在东方的邻居家,时常能听到他们的咆哮声,就像一只威猛的老虎一样。他们的目光犀利而专注,仿佛在注视着我的心灵。
第八部分:“礼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参”
注释:
- “礼足”:礼节足够,表示恭敬。
- “半偈”:一半的经文。
- “参”:修行、参悟。
译文:
我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礼节去接受那些半经文的教诲,我将在这里安心地修行,用十年的时间去参悟其中的真谛。
第九部分:“我昔客吴楚,但爱云水涵”
注释:
- “吴楚”:古代吴国和楚国,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 “云水涵”:形容江南的山水之美,云水相映,如诗如画。
译文:
我曾经在江南生活过,那里的风景如诗如画,我喜欢那里的云水风光。然而,我现在已经不再留恋那些地方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那就是南方的佛教圣地,那里才是我真正向往的地方。
第十部分:“不闻清庙瑟,浪走雪满簪”
注释:
- “清庙瑟”:指古代祭祀用的乐器瑟。
- “浪走”:随意行走,不受约束。
- “雪满簪”:形容头发被雪花覆盖,形象地描绘了寒冷的环境。
译文: 我不再听那清庙里的音乐了,因为我现在身处一个寒冷的环境中,大雪覆盖了我的头发和帽子。这里的环境让我感到非常孤独和冷清。
第十一部分:“相逢傥有日,为我举二三”
注释:
- “相逢”:有机会遇到。
- “傥有日”:如果有一天。
- “举二三”:拿出两三件东西。
译文: 如果将来我们有机会相遇,你能否为我拿出两三件东西来分享?我想与你共度这段难得的时光。
第十二部分:“尺书附巴使,勿语洞庭柑”
注释:
- “尺书”:书信,这里指书信内容。
- “巴使”:指巴国的使者。
- “洞庭柑”:洞庭湖产的柑橘,一种美味的水果。
译文: 我附上一封书信给巴国的使者,请不要告诉他关于洞庭湖柑橘的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