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
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
峡门去来舟,日为声利计。
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
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汭。
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
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
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
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如下:
送译上人出蜀
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
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
峡门去来舟,日为声利计。
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
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汭。
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
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
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
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
注释:
- 久雨败沼荷:长时间的雨使荷花枯萎了。
- 晓风猎岩桂:早晨的凉风在岩石间寻找桂花的香味。
- 人各动归思:每个人都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
- 子独谋远逝:你却独自计划着远行。
- 峡门去来舟:峡谷中来回的船只。
- 日为声利计:每天都是为了名声和利益而计算。
- 扣舷数得失:敲击船舷来数算得失。
- 子独寻师锐:你独自一人寻求老师的智慧。
- 径山天尺五:径山有一座寺庙,离地大约有三寸高。
- 披光出蒙翳:披散阳光出来照亮黑暗的地方。
- 云居接庐阜:云居寺与庐山相连。
- 荐福踞鄱汭:在鄱阳湖边祈求幸福。
- 维此三大老:这三位老者是重要的人物。
- 从之可卒岁:跟随他们就能度过一年。
- 玉泉亦清冽:玉泉水也非常清澈。
- 纵饮争挽袂:大家都纵情饮酒,争着把衣袖挽起来。
- 南极百十城:南边有一百零个城市。
- 一一尽所诣:每个地方都去过。
- 宁使茧生足:宁愿让茧裹住脚也不愿意裹住双脚。
- 肯畏雪封砌:不怕积雪覆盖道路。
- 更忆大瞿昙:更加思念大瞿昙。
- 捐身求半偈:为了得到一偈语而牺牲生命。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一位译经上人出蜀(四川)时所作的诗。诗中的“译”字,指翻译经书,这里是指上人为佛教传教者。上人即和尚,僧人。整首诗通过写景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上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远行的祝福。
第一联“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描绘了蜀地的天气状况以及荷花和桂花的衰败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第二联“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表达了每个人开始想念家乡而只有他一个人谋划着远行,凸显了其独特性。
第三联“峡门去来舟,日为声利计”,描绘了峡谷中来回航行的船只以及人们因为名利而忙碌的生活状态。
第四联“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表达了他敲击船舷计算得失,而别人却在追求名利,突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第五联“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描写了径山的寺庙高耸入云,阳光透过云雾照亮了整个寺庙,象征着他追求真理的决心。
第六联“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沲”,描绘了云居寺与庐山相连接,并在鄱阳湖边祈祷福运,表达了他的虔诚和对佛法的信仰。
第七联“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指出这些重要人物是他的导师,跟随他们就能度过一年,表达了他对他们深厚的尊敬和信任。
第八联“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描绘了玉泉水的清澈,并形容人们纵情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九联“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提到了南边有一百零个城市,每一个地方都有他去过的足迹,体现了他对旅行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第十联“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展现了他宁愿让身体变得像茧一样坚韧,也不愿屈服于困难的决心。
第十一联“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提到了大瞿昙这个佛教故事中的人物,他为了一句佛语不惜一切代价,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