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修头陀行,但欠僧伽衣。
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
忽觉东州梦,又指西山归。
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
买山吾无钱,亦解守钓矶。
儿女苦牵挽,此身陷重围。
临分一太息,山中音信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语言特色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分析。
“送杨道者永觉”是第一句,点明送别对象和题旨,“头陀行、僧伽衣”,都是佛教用语,这里借指出家。“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是第二、三两句,写送别的情由。“胡为”是“为何”的意思。这两句说为什么走红尘,是因为不忍心把沾满尘土的脸擦拭掉,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忽觉东州梦,又指西山归。”这两句是第四、五两句,写送别的缘由。“忽觉”、“又指”是说忽然之间,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又好像回到了故乡,写出对杨道者久别重逢的欣喜,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这两句是第六、七两句,写离别后的情景。“九峰”、“翠微”都是写山。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来描写离别之后所见的青山绿水,既表现了友人所居之地山清水秀,又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买山吾无钱,亦解守钓矶。”这两句是第八、九两句,写离别后的情形。“买山”是说没钱买下山,但也能守住钓鱼矶。“钓矶”是钓鱼用的岩石。这两句写虽然买不起山,却能守住自己的家园,表明自己虽不能与朋友同游山林之乐,但也能安于自己的小天地。“儿女苦牵挽,此身陷重围。”这两句是第十、十一两句,写离别后的情形。“儿女”即儿女亲朋,他们苦苦相送,而自己却被困在重重困境之中不能离开。“临分一太息,山中音信稀。”是最后四句,写分别时的心情。“临分”是临别的时候。“音信稀”是说山中的消息很少,联系不很紧密。
【答案】
译文:
久修头陀行,但欠僧伽衣。
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
忽觉东州梦,又指西山归。
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
买山吾无钱,亦解守钓矶。
儿女苦牵挽,此身陷重围。
临分一太息,山中音信稀。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好友杨道者永觉告别的情景。首联先写杨道者去向,点明送别对象和题旨。次联写杨道者走红尘的原因,是因为不忍将沾满尘土的面孔擦去,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三联写杨道者去后的情景,忽然之间,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又好像回到了故乡。尾联写离别后的情景,虽然买不起山,却能守住自己的家园。
此诗通过送别友人这一事件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