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山秀景清虚,健羡游人兴有馀。
黄叶尽时分叠嶂,白云深处见精庐。
去同灵运低前屐,回与浮丘揽右裾。
自叹尘劳羁鞅甚,林泉高趣苦相疏。
【注释】
游黄山(山名):指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景色清幽。
地灵:指山灵,即指黄山的灵气。
兴有馀:兴致很高。
尽时:指秋天。
分叠嶂:山峰重叠如同层层堆叠。
见精庐:指在白云深处的茅屋,为隐者所居。
去同:离开时。同:和。
灵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字休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谢公、谢宣城。
前屐(jué):旧鞋。屐,音jī,一种木底鞋。
浮丘:传说中的仙人名。
林泉高趣:山林泉水的高雅情趣。
羁鞅(jiān yǐng):马缰绳。鞅,音yáng。
相疏:疏远。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黄山的诗。作者以赞美的语气描绘了黄山秀美的风景,表达了自己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首句“地灵山秀景清虚”,点明了黄山的美丽在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地灵”和“山秀”都暗示了黄山具有神奇的魅力。
次句“健羡游人兴有馀”,则进一步描绘了游人的愉悦心情。这里的“健羡”表示羡慕之情,“兴有馀”则形容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
接下来三、四两句“黄叶尽时分叠嶂,白云深处见精庐”,具体描绘了黄山的秋色和隐者居处。其中“黄叶尽时”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而“白云深处见精庐”则表现了隐者的居处之高远。
五、六两句“去同灵运低前屐,回与浮丘揽右裾”,则表达了作者对隐者身份的认同。在这里,“去同灵运”意味着作者与隐者的身份相似,而“回与浮丘揽右裾”则表明作者想要追随隐者的生活。
最后两句“自叹尘劳羁鞅甚,林泉高趣苦相疏”,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自叹”表示感慨,而“尘劳羁鞅”则形容世俗生活的束缚。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黄山的自然风光和隐者的居处,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