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
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
看山携老杖,分果忆儿筵。
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
怡怡亭
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
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
看山携老杖,分果忆儿筵。
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
注释:
- 怡怡亭畔路:指在怡怡亭旁边的小路。
- 兄到弟随肩:哥哥来了,弟弟就跟在后面。
- 花径同调瑟:花间的小路上一起弹奏古琴,调子和谐。
- 兰窗共擘笺:在兰花窗户下共同撕开书信纸,准备写信。
- 看山携老杖:一边欣赏山景,一边拄着拐杖。
- 分果忆儿筵:分享水果时回忆小时候的宴席。
- 底事常相忍:为何总是相互忍耐呢?
- 张家未是贤:张家的兄弟俩并不都是贤德之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家庭画面。诗的开头“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表现了兄弟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无论兄长走到哪里,弟弟都紧随其后,体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接着“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通过描述在花径上一起弹奏古琴和在兰花窗户下共同撕开书信纸的场景,传达出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和谐。
然后“看山携老杖,分果忆儿筵”,展现了他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不忘回忆童年时光,共同分享美味水果的画面,充满了温馨和乐趣。最后“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则表达了对于家庭中某些成员行为的不满,暗示了对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更加宽容、理解的期望。
这首诗以怡怡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兄弟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和睦与亲情珍贵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