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任长洲县,扁舟兴有馀。
篷高时见月,棹稳不妨书。
雨碧芦枝亚,霜红蓼穗疏。
此行纡墨绶,不是为鲈鱼。
【注释】
赴:到。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因吴王阖闾在此置吴县而得名。扁舟:小船。兴:兴致。篷高时见月:指风平浪静时,可以看见天空中明月。棹(zhào):船桨。亚:低垂。疏:稀疏。纡:弯曲,引申为“屈”。墨绶(shòu):黑色的丝带,古代官吏的印信系在衣带上,用黑色丝带表示其身份尊贵。鲈鱼:一种鱼,产于太湖中,味美而名贵,常用以比喻美味佳肴或贤才。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长洲县令期间。首联说诗人刚到任不久;颈联写自己乘舟泛游的情景;尾联说自己虽身居官位,但心仍向往着家乡生活。
诗题是《赴长洲县作》,从内容上看,此诗应是赴任途中所作。全诗写得轻快活泼,充满情趣。前四句写舟行途中情景,后四句写此行原因。诗中的“移”、“扁”二字,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也点出了此次赴任的原因——由外郡迁调而来。“移”字说明这次调动并非出于本意,而是朝廷的命令。“扁舟”则写出了作者的轻松愉快之情。“兴”字,不仅写出了作者心情愉悦,而且也暗含了对此次调动的庆幸。因为“扁舟”,意味着将有一段闲暇时间,可尽情欣赏沿途风光。“兴有馀”三字,更是表现出作者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这也正是他在舟行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
“篷高时见月”二句,写舟行江上所见景色。“篷高”与“棹稳”相对照,表现作者在舟行途中的悠闲自得之情。“篷高时见月”,写月出东山之后,月亮便出现在船篷之上,这是一幅非常美妙的画面。“棹稳不妨书”,写作者一边划桨一边读书。“书”,这里指阅读公务公文,即处理公务。“不妨”,即不妨碍之意。“棹稳”二字,既写出了作者在江上行舟时的悠然自得,又写出了自己在江上行走时十分注意安全的谨慎心态。这两句诗虽然只是简单的景物描写,但却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江景之中。
写此次赴任的原因和动机。“此行纡墨绶”一句,表明此次赴任非同一般,有着特殊意义。在这里,“纡”是弯曲的意思。“墨绶”是指黑色的丝带,古时用作官员的印信系在衣带上,以示身份尊贵。“墨绶”一词在这里既表示官职的高低,又暗示了此行的特殊意义。因此,这里的“纡”字,既是对此次赴任意义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此行的一种期待和期盼。“不是为鲈鱼”,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回答。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自己此次赴任并非为了品尝鲈鱼美味,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此次赴任任务的坚定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