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僚方贺正,独宿太湖棱。
阶下羞为吏,船中祗载僧。
折梅和薄雪,煮茗对孤灯。
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
郡僚方贺正,独宿太湖棱。
阶下羞为吏,船中祗载僧。
折梅和薄雪,煮茗对孤灯。
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
注释
- 郡僚方贺正:郡僚指的是地方官员,他们刚刚庆祝完一年的结束,正在祝贺新年的到来。
- 独宿太湖棱:独自在太湖边住宿,太湖棱可能是太湖边的一处地方。
- 阶下羞为吏:在下台阶时感到羞愧,因为作为小官吏的身份让他觉得自己的地位较低,不愿意在众人面前露面。
- 船中祗载僧:在船上只载着僧人,可能意味着他在旅途中选择了一个清净的地方,远离尘世的喧嚣。
- 折梅和薄雪:折下梅花与薄雪一起品尝,这是一种文人骚客的雅兴,也是表达自己心境的一种方式。
- 煮茗对孤灯:煮茶时对着一盏孤独的灯火,可能意味着他在这个时刻更加渴望与友人或知己交流,共同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光。
- 应笑排衙早:别人应该笑我来得早,这里指自己提前来参加宴会。
- 寒靴踏晓冰:穿上了穿着冷鞋踩在清晨的冰块上,形容自己不畏严寒,坚持早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场景和自己的心情,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郡僚方贺正”,点明了作者此时的身份——一名地方官员,正在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句既表明了时间背景,也为下文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第二句“独宿太湖棱”,则进一步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情景。独自一人在太湖边住宿,可能是因为远离了官场的纷扰,或者是为了更好地享受这个宁静的时刻。这里的“太湖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代表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第三句“阶下羞为吏”,反映了作者对于身份的自卑感。作为小官吏,他可能觉得自己地位不高,不愿在众人面前露面。这种心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职的看重,以及个人对于社会地位的焦虑。同时,这也展示了作者的谦逊与低调。
第四句“船中祗载僧”,则表现了作者选择了一种清静的生活方式。在船上只载着僧人,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寻找了一份内心的安宁。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于佛教的信仰,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第五句“折梅和薄雪”,则是作者品味生活的方式之一。折下梅花与薄雪一起品尝,既有文人骚客的雅兴,也是表达自己心境的一种方式。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第六句“煮茗对孤灯”,则是作者在夜晚独处时的写照。煮茶时对着一盏孤独的灯火,可能意味着他在这个时刻更加渴望与友人或知己交流,共同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光。这里的“孤灯”不仅是物理上的光源,更是作者内心孤独情感的象征。
最后一句“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则是对前文的自我解嘲。别人应该笑我来得早,这里指自己提前来参加宴会。而“寒靴踏晓冰”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不畏严寒,坚持早起的形象。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也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