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苦流离,壮年心已衰。
莺花愁不觉,风雨病先知。
晓月晃竹屋,寒苔叠槿篱。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观其形式,分析炼字、用词的特点,最后把握诗人情感。具体答题时,先指出该联所用的手法及效果,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第一句“薄宦苦流离”,写自己仕途不顺,飘泊无定。第二句“壮年心已衰”,点明自己的年龄和心态。第三句“莺花愁不觉”,写出了春天的美景也勾起自己的愁闷,但自己却浑然不觉。第四句“风雨病先知”写天气的变化,也是暗示自己的心境。“晓月”“寒苔”“无人”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氛围。最后两句“庭柳自低垂”,写柳树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在安慰自己。
【答案】
译文:我因为官职卑微而感到漂泊不定。虽然壮年已经老去,但我仍然心灰意懒。春天的景色本应令人愉悦,我却无心欣赏,反而因天气变化而生病,身体更加虚弱。晨光中,月光照亮了竹屋,寒冷的苔藓覆盖着槿树篱笆。没有人来抚慰我的孤独与寂寞,庭院中的柳树只能低垂着枝条,默默忍受。
赏析:《春日官舍偶题》是一首五律,作于作者任淮南节度掌书记期间。诗人以“春日官舍偶题”为题,抒发了自己在官场上不得意、心情郁闷的情怀。
首联直抒胸臆。“薄宦苦流离”,点明自己因官卑职微而飘泊无定;“壮年心已衰”,点出自己年事虽高,但志气已经衰退。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蓄着丰富的感情。诗人借“流离”二字,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坎坷、生活艰辛的感叹。
颔联写景,以景衬情。莺歌燕舞,本是春天的美好画面,然而“莺花愁不觉”,却道出了诗人心中难以排遣的忧愁;风雨交加,本是疾病缠身的信号,然而“风雨病先知”,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莺花”“风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进一步渲染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心情。清晨的月光照在竹屋之上,寒气的侵袭使竹篱上的苔藓更加厚重。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助的心情。
尾联则由实入虚,写景抒情。“无人慰幽寂”,点明自己身边没有知己朋友相伴;“庭柳自低垂”,则暗喻自己像庭前的柳树一样,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两句诗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偶题”,又巧妙地将诗人的内心世界融入了景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