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凡五公,贵盛古自昔。
于我如浮云,光前在仁宅。
仰观我絜斋,江汉濯之白。
下视世所羡,腰黄眼前赤。
度越此流辈,人何啻千百。
希舜鹿野居,介然有如石。
尝为耳目人,天子屡前席。
义难若是恝,命岂可终逆。
非如一小官,去就惟我适。
况当有道时,丘自不与易。
世方厄三空,实当有长策。
心肝奉至尊,忧劳敢云斁。
行矣金玉声,智勇全赵璧。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四世凡五公,贵盛古自昔。

  • 注释: 这两句表明蒙斋家族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及其世代荣耀。”四世凡五公”指的是蒙斋家族有四位男性成为高官,五位男性担任重要职位。”贵盛古自昔”强调这一家族的辉煌和久远。

2. 于我如浮云,光前在仁宅。

  • 注释: 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飘渺的浮云,表示自己虽然身居高位,却如同无根之物,随时可能会失去。”光前在仁宅”意味着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能够传承给子孙,使他们也能享有荣誉。

3. 仰观我絜斋,江汉濯之白。

  • 注释: 这句表达了对蒙斋的敬仰,认为其品行纯洁像江汉之水一样清澈无暇。”絜斋”可能是指他的德行清白或学问精深。

4. 下视世所羡,腰黄眼前赤。

  • 注释: 诗人观察到世人对他羡慕不已,他所拥有的黄色腰带(可能是官服)在众人眼中是难得的财富。”腰黄眼前赤”形容了他拥有的财物之多足以引起旁人的嫉妒。

5. 度越此流辈,人何啻千百。

  • 注释: 诗人认为自己超越了这些同辈之人,他们的层次远远低于自己。”度越”意味着超越,”何啻千百”表达了数量的巨大差异,暗示着诗人的地位远高于他们。

6. 希舜鹿野居,介然有如石。

  • 注释: 诗人将蒙斋比喻为古代贤君舜帝,居住在鹿野陂(古代地名),坚守正道如同石头一般坚定不移。这里的”希舜”意指效仿或追求舜帝的高尚品格。

7. 尝为耳目人,天子屡前席。

  • 注释: 诗人曾经受到天子的赏识,多次坐在皇帝的座位上聆听他的教诲。”耳濡目染”描述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受宠程度。

8. 义难若是恝,命岂可终逆。

  • 注释: 面对命运的挑战和困难,诗人感到无法漠然处之,他的态度坚决而明确,不愿意逆来顺受。”义难若”可能指的是正义难以违背或处境艰难。

9. 非如一小官,去就惟我适。

  • 注释: 诗人认为自己并非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他的去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和决定。这表明他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10. 况当有道时,丘自不与易。

  • 注释: 在有圣明君主的时代,诗人认为自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即使面临诱惑也不会轻易动摇。

11. 世方厄三空,实当有长策。

  • 注释: 当时社会正处于困境之中,诗人认为应该制定长远的策略来应对挑战。”厄三空”可能指的是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困境。

12. 心肝奉至尊,忧劳敢云斁。

  • 注释: 诗人愿意将自己的忠诚和爱戴献给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即便因此承受忧虑和劳顿也不改初心。”心肝奉至尊”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13. 行矣金玉声,智勇全赵璧。

  • 注释: 诗人相信自己的行为举止如同黄金玉石一般珍贵,同时拥有智慧和勇气。这里用赵璧来比喻自己,象征着贵重和完美无缺的品质。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道德修养和政治责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抱负和理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