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
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

【注释】

上达:达到。

外暴:指外界的喧嚣、纷扰。真乐:真正的快乐。幽园:幽静的园林,这里指隐逸的居处。“真乐”二句是说真正快乐不是在繁华喧闹中得来的。

凡:所有的。有:存在。动于境: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恐:恐怕。皆:都。离:离开。天:自然,这里指天地万物。

我自:我们(指诗人和陈七峰)。淡:不沉溺于世俗。不厌:不厌倦。争喧:互相争夺喧闹。彼徒:他们。争相喧:互相争斗喧哗。

峻极:极高,极险。无论:不说。百千年:千百年,代指很长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七峰写给他的一位朋友的,表达了他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及对他清高脱俗品格的赞赏。诗人以山水之景为载体,借物抒怀,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诗人首先提出问题,认为追求名利的人总是被外界的喧嚣所困扰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所在。这里的“上达”指的是追求高尚的境界;“外暴”指的是外界的纷扰和喧嚣。而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这种纷扰之中,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进一步展开论述。诗人指出,那些因外界事物所触动而感到不安或忧虑的人,都是被外在的纷扰所影响,而无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他们的心灵往往会被这些纷扰所迷惑,从而失去了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颈联“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诗人转而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自己能够超脱于纷扰之外,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其他人则往往因为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而陷入了纷争和喧嚣之中。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坚定地选择了一种更为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

尾联“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诗人用山峰之高峻来比喻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像山峰一样高耸入云、坚不可摧的人才能够超越一切困难和挑战。因此,他并不担心自己的隐居生活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过短或者被人遗忘。相反地,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生命的终结。

整首诗以山水之景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己品质的自信和肯定。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迷惑,而是要坚守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