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尘埃暂出郊,一藤先访羽人巢。
风翻翠浪催禾穗,秋放殷红着树梢。
万里家山怀五老,千年活计却三茅。
明朝便好乘风去,不学浮屠更打包。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所作的《出郊访沈洞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注释:
抖擞尘埃暂出郊,一藤先访羽人巢。
抖擞:整理衣服,准备出行的样子。尘:尘土,这里指旅途中的灰尘。郊:城外。羽人:仙人。巢:鸟兽等筑成的窝或栖息的地方。
译文:整理一下衣服,暂时出门走走,先到一位仙人的住处去探访。
风翻翠浪催禾穗,秋放殷红着树梢。
风翻翠浪:形容风吹动的水面,波纹像翠绿色的波浪。催:催促。禾穗:稻谷的穗。殷红:深红色。着:附着。树梢:树的顶端。
译文:一阵风吹过,水波滚滚,催促着稻谷成熟;秋天里,树上挂满了殷红色的果实。
万里家山怀五老,千年活计却三茅。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家山:家乡的山。五老:传说中的五位老者,这里是泛指仙人。活计:生活生计。三茅:道教中著名的三位仙人,这里是借指道士。
译文:心中思念远方的家乡,想要见到传说中的五老仙人;而千年来的生活生计,却只能求助于三茅道士。
明朝便好乘风去,不学浮屠更打包。
明朝:指明天早上。乘风而去:指借助风力行走。浮屠:佛塔,也用来泛指佛教。更打包:更加装束整齐,准备远行。
译文:只要明天天气好,就可以乘着风出发了,不必再学习那些僧人一样去打坐修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首句“抖擞尘埃暂出郊”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整理好行囊,准备外出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与从容的态度。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尤其是最后两句,“明朝便好乘风去,不学浮屠更打包”,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再拘泥于世俗的功名利禄。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充满了浓郁的田园风光和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