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戴安道,不对王侯琴。
当时岂不能,低眉求赏音。
一曲朝得闻,千金夕来寻。
舍之不肯顾,轻重得所斟。
小人一时快,君子百世钦。
贫士繄此辨,士乎当正心。
【注释】
吾闻:我听说
戴安道:东汉末年名士戴良,字子卿,建安中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死,时人称之为“戴君”。
王侯:指权贵。
当时:指汉献帝时。
岂:同“盍”何。
能:能够。
低眉:低头弯腰,表示谦恭。
赏音:赏识、喜欢。
一:句首助词,无义。
一曲:指《阳春白雪》之曲。朝得闻:早晨得到传颂。
千金:形容价值很高。
舍之不肯顾:舍弃它也不回头看看。
轻重得所斟:衡量轻重,斟酌得失。
小人:指那些庸俗浅薄之人。一时快:一时觉得畅快。
君子:指高尚正直的人。百世钦:永远值得崇敬。
贫士:贫穷有志之士。繄此辨:以此事来辨别。
正心:端正自己的思想。
【译文】
我听说戴安道,他不会和王侯弹琴。难道他当时不能,而只是低头弯腰,以求得赏识?
他弹奏一曲《阳春白雪》,早上得到传颂,晚上就有人寻访。他舍弃了它,也不回头看看,权衡轻重得失。
庸俗浅薄的人一时觉得畅快,高尚正直的人将永远值得崇敬。
贫穷有志之士用这件事来辨别是非,士呀啊,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对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戴逵的一首题咏诗。诗人通过对戴逵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首联点明主题,诗人通过“吾闻”二字引入戴逵的形象,并以此展开全诗。诗人在听到别人谈论戴逵时,心中充满敬仰之情。他认为戴逵与王侯相比,能够不卑不亢地面对权贵,这种精神让诗人感到敬佩。
颔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戴逵与王侯之间的对比。当时汉献帝在位期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纷纷向权贵讨好,以求得他们的赏识和庇护。然而戴逵却与众不同,他没有选择屈服于权贵之下,而是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让诗人倍感敬佩。
颈联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戴逵的生活状态。他弹奏一曲《阳春白雪》,早晨得到传颂,晚上就有人寻访。这种生活状态让他感到满足和幸福。同时,他也舍得放下这些名利,不为之所动。诗人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值得人们追求。
尾联诗人以“小人一时快,君子百世钦”作为结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他认为世俗之人只追求一时的快乐和满足,而高尚的人士则追求的是永恒的荣誉和尊敬。因此,诗人认为戴逵的行为更加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这首诗通过赞美戴逵的品质和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向往和坚持。同时,诗歌也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