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典吾州日,人怀不忍欺。
辕攀那复得,巷哭竟成悲。
外祖松楸在,空山草木萎。
魂游傥来否,尚作凯风思。

【注释】

①挽故眉:指挽送已故的友人。故眉,旧时对死者的尊称。②公典吾州日:公,指张廷琛(1250—1308),字廷琛,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代著名学者。曾任江西行省右丞、中书左丞等职。③忍欺:不忍欺瞒。④辕攀那复得:指张廷琛任江西行省左丞时,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争相攀辕相送。⑤巷哭:乡里人民为他痛哭流涕。⑥松楸在:松柏虽小,但长年不衰,这里比喻张廷琛虽然死去,但精神永存。⑦空山草木萎:《诗经·谷风》中有“采采卷耳”之句,《毛传》云:“言草木零落而萎也。”这里用此典,是说张廷琛死后,他的坟地荒芜,连草木也枯萎了。⑧魂游傥来否:傥来,犹言倘来。这里指张廷琛的魂魄飘荡于空中,是否还能回来呢?⑨尚作凯风思:凯风,春风。这里指春天的气息。张廷琛死后,乡人仍怀念他,就像春风一样。⑩凯风:和煦的春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追悼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所写。诗中既有对这位人物的赞美,也有对其身后萧条景象的惋惜,更有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慨叹。全诗以叙事为主,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千古绝唱。

首联“公典吾州日,人怀不忍欺。”是回忆张廷琛任职期间的事迹。元朝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许多汉人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生活十分困苦。元朝政府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采取各种手段,对汉族士人进行压制和打击。但张廷琛却能挺身而出,与元朝统治者抗争,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他任江西行省右丞时,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争相攀辕相送。可见其人格之高洁,为人所景仰。

颔联“辕攀那复得,巷哭竟成悲。”是写张廷琛离世后的凄凉景象。诗人回忆起张廷琛去世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纷纷攀辕相送,然而他却已离去,留下的只是一片悲痛的景象。这不禁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唯有生死轮回,才是永恒的主题。

颈联“外祖松楸在,空山草木萎。”是写张廷琛墓地荒凉的现状。张廷琛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坟墓虽然荒芜,但松柏依旧苍翠,花草依然繁茂。然而,这片土地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只剩下一片萧条。这不禁让人想起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生如梦,岁月如梭,唯有亲情和友情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尾联“魂游傥来否,尚作凯风思。”是作者对张廷琛的追忆与缅怀。张廷琛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魂魄却仍在人们的心中游荡。每当春风拂面时,人们仿佛能感受到他的气息,仿佛能看到他的身影。这种情感是多么深厚啊!这种思念是多么执着啊!这种精神是多么高尚啊!这种追求是多么伟大啊!这种境界是多么崇高啊!

这首诗通过叙述张廷琛的事迹和离世后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墓地荒凉现状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