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肸与鬷蔑,雅好非宿敦。
携手遽升堂,一语不待烦。
物理适相感,岂用疏戚论。
夫君今则亡,遗言空复存。
乃能使余悲,览之涕澜翻。
曩在岁丙午,烽烟塞天阍。
四溟波荡沃,公方卧山樊。
忽抚西平传,愤闷神飞鶱。
尚想绣帽翁,凛凛躬櫜鞬。
指顾还两都,笋簴安陵园。
唐家有遗黎,不识金鼓喧。
掩卷泪如迸,汗简犹班痕。
平时闾阎中,聊乘下泽辕。
岂知中激烈,感慨在元元。
斯言当余意,为恸声复吞。
但闻神州地,昼暝烟尘昏。
故老不可得,华屋今丘墦。
九原傥作兴,余欲重与论。
【注释】
张府君:即张方平,唐朝名臣。靖康国难:宋徽宗在金兵攻陷东京后,于1127年被俘,北宋灭亡。李晟传: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末宦官、藩镇割据严重,导致天下大乱。李晟是唐朝的名将,他在平定王仙芝叛乱和黄巢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衋然有感于中作诗哀之:指李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并以此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衋然:形容悲伤的样子。
羊肸与鬷蔑:羊晞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儿子,他与父亲一样以诗歌见长。鬷蔑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儿子,也是以诗歌闻名。雅好非宿敦:高雅的喜好。宿敦:指古代的贤人或圣人。《尚书·洪范》:“夙夜匪懈,虔恭寅畏,罔俾自怠。”
携手遽升堂:两人一起进入大厅。一语不待烦:一句话都不多说。物理适相感:天地间的事物相互感应。岂用疏戚论:何必用亲戚关系来论。疏戚:疏远和亲近的人。
夫君今则亡:你的丈夫现在去世了。遗言空复存:你丈夫临终前说的话都成了过去。涕澜翻:眼泪流得满腮都是。
曩在岁丙午:不久前还在丙午年。烽烟塞天阍:烽火连天,烟尘遮天蔽日。公方卧山樊:你丈夫正在卧山樊(今陕西凤翔)一带抵御敌人。
忽抚西平传:忽然接到朝廷传来的诏书。愤闷神飞鶱:愤怒郁闷得心都要飞起来了。尚想绣帽翁,凛凛躬櫜鞬:还记得当年那位身披绣袍,手持弓箭的将军。
指顾还两都,笋簴安陵园:转眼之间又回到长安和洛阳,那些园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唐家有遗黎:唐朝遗留下来的百姓。不识金鼓喧:不知道外面还有战事发生。掩卷泪如迸:掩上书本,眼泪像泉涌一般流出。汗简犹班痕:手中的书简上还留有斑斑血迹。
平时闾阎中:平常的时候,百姓家中。聊乘下泽辕:只是暂时借住在下野的地方。下泽: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县。下野辕:借住在别人家的车马房。
岂知中激烈,感慨在元元:哪知道中间发生了激烈的变化,感慨发生在百姓身上。元元:百姓。斯言当余意,为恸声复吞:这番话语应该符合我的意愿,悲痛的声音又哽咽在喉中。
但闻神州地,昼暝烟尘昏:只能听到神州大地上的战火硝烟,天空昏暗,烟尘弥漫,白天都看不清东西。
故老不可得,华屋今丘墦:过去的老人无法找到,只有破败的房屋变成了坟墓。华屋:豪华的房子。今丘墦:现在只剩下坟墓。
九原傥作兴,余欲重与论:如果九泉之下有人兴起的话,我想再和他们进行一番对话。九原:死者埋葬之处,也泛指墓地。傥:或许。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看到张方平挽诗之后所写的一首和诗。张方平的挽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张方平的哀悼之情,而诗人也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社会和百姓遭受战乱的痛苦感受。诗人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所表现出的坚定立场和深沉情感。
首句“故仁寿簿张府君挽诗览府君事状见其居靖康国难时读李晟传慷慨不觉泪下衋然有感于中作诗哀之”,首先点明了自己是在阅读张方平的挽诗后,才写这首诗的。张方平的挽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自己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坚定立场和深沉的情感。这些内容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感慨万千。因此,诗人决定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
诗人开始逐句解读张方平的挽诗。从“羊肸与鬷蔑”到“乃能使余悲”,这些诗句都紧密联系着张方平的生平事迹和遭遇。诗人通过这些诗句,不仅回顾了张方平的一生,也表达了自己对他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担忧和忧虑,以及对于那些遭受战乱的百姓的同情和关心。
最后两句“但闻神州地,昼暝烟尘昏;故老不可得,华屋今丘墦”,则是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感慨。这里,诗人用“但闻神州地”来描绘了国家的混乱和动荡,用“昼暝烟尘昏”来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恐惧。而“故老不可得,华屋今丘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繁荣景象的怀念和感叹,以及对那些曾经拥有美好时光的人们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张方平的挽诗进行解读和分析,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立场和深沉情感。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