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一茅屋,物役忘万殊。
再为东诸侯,作军蒐被庐。
追寻念往迹,六鹢惭宋都。
浩歌记土风,谁能和且趋。
自笑良巳隘,真成撅株拘。
聊云效知止,未敢伤廉隅。
兹山阅人多,龙蟠委崎岖。
寄我千里目,筇枝尚堪扶。
但愁见中原,惊心怆嗟吁。
何由返我室,小径遵芋区。
未用怀远游,苍茫赋三闾。
明当秣吾马,解组戒仆夫。
【注释】
一、自和:即自作。
二、生涯:生活。
三、茅屋:简陋的房屋。
四、物役忘万殊:指忘掉了世俗的荣辱得失。
五、东诸侯:春秋时鲁国位于东方,故称。
六、作军蒐被庐:为军队举行检阅。
七、六鹢(yì):《诗经·小雅·斯干》中有“六鹢退飞,乱我心乡。”
八、宋都:宋国的国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县。
九、浩歌记土风:大唱《诗经·国风》,以表达对乡土的怀念之情。
十、孰与:谁和。
十一、良巳:好已,指好时光。
十二、真成:真成什么?指成为什么样子。
十三、撅株拘:像木橛子一样被人束缚着。
十四、兹山:这山。
十五、寄我千里目:把我的千里目送还给我。
十六、筇枝尚堪扶:我的筇竹杖枝头还支撑得住我的身体。筇,竹名;筇枝,竹制的手杖。
十七、中原:指中国,这里泛指祖国。
十八、何由返吾室:怎么能够回到我的居室呢!
十九、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二十、赋三闾:写《楚辞》中的《渔父》、《招魂》等篇。三闾,屈原的居所。
二十一、明当:明日当。
二十二、秣马解骖:喂饱马匹,解开马嚼子的绳索,表示要离开的意思。
二十三、怀远游:思念远方的游历。
二十四、苍茫:广大无边的样子。
二十五、赋三闾:写《楚辞》中的《渔父》、《招魂》等篇。三闾,屈原的居所。
二十六、明当:明日当。
二十七、秣马解骖:喂饱马匹,解开马嚼子的绳索,表示要离开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后写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归隐之后,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而自己却未能尽兴游赏的遗憾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回到故里,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心愿。
首联“生涯一茅屋,物役忘万殊”,诗人以茅屋为家,远离了纷扰的社会,忘却了人间的名利得失。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正是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颔联“再为东诸侯,作军蒐被庐”中“再为东诸侯”指的是诗人再次担任东诸侯国的长官,而“作军蒐被庐”则是指他为军队进行检阅时所用的帐篷就设在被庐中。这一联描绘出诗人在任职期间的繁忙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忙碌与奔波。
颈联“追寻念往迹,六鹢惭宋都”中“追寻念往迹”指的是诗人在任职期间常常回忆过去的往事,“六鹢惭宋都”则是诗人对自己曾经任职于宋国感到惭愧。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仕途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态度。
中间四句“浩歌记土风,谁能和且趋”,诗人在大草原上高歌起舞,以歌颂这片土地的美丽风光,同时他也希望能得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舞。然而,现实却是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只有他自己一人孤独地前行。
尾联“自笑良巳隘,真成撅株拘”,诗人自嘲自己当初的选择太过狭隘,以至于现在只能像被捆绑的树木一样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反思,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担忧与忧虑。
最后两句“聊云效知止,未敢伤廉隅。兹山阅人多,龙蟠委崎岖”,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知止点,但仍然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廉洁节操。他深知自己的地位虽然不高,但却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同时,他也感叹这片山岭之中有许多人才辈出,他们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和品德。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的生活感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