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万国拱尧云,遥认霏烟霭帝阍。
始听嵩呼遍夷夏,便知孝治感乾坤。
凤飞一扎蟠桃宴,花覆千官湛露恩。
历数在躬无纪极,垂衣请颂有虞尊。
【注释】
天申节:农历二月十五日。
簪缨:指官员。万国:天下各国,指四方各地。拱尧云:拱承尧帝的恩泽。尧,即唐尧,传说中的圣明之君。霏烟霭帝阍(kūn门):霭,同“蔼”,和煦、温暖的意思。帝阍,帝王宫门。遥认:远远地认出。霭帝阍:指远处看见尧帝宫门上飘动着的云雾。始:才。嵩呼:古代一种礼节,臣下朝见天子时,要俯身举手向皇帝致敬叫”嵩呼”。遍夷夏:遍及四方各族。便知:一听到,就知道。孝治:孝顺治理,指尧帝以孝治国,使天下太平。坤:地,这里指大地。凤飞:凤凰飞舞,比喻国家繁荣昌盛。蟠桃宴:神话中的仙宴,相传是西王母设的盛宴招待八方来宾。花覆:花雨降临,恩泽润物。湛露:湛湛的露珠,喻恩深如露。历数:皇位延续的年数。纪极:极限,终点。垂衣:放下衣带,不亲自处理政事。有虞:传说中贤德的君主。《尚书·尧典》载:“尧曰:‘咨!汝舜!天之历数在汝躬!’”请颂:请求赞美。有虞尊:像有虞这样的圣君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
【赏析】
此诗为庆贺唐玄宗登泰山封禅而作,歌颂唐玄宗以孝治天下、感化乾坤的功德。
第一句“簪缨万国拱尧云”,写天下诸侯百官拥戴唐玄宗登上泰山封山大典的情景。诗人以“簪缨万国”点出当时天下诸侯百官来泰山封禅的人多得像插满了羽毛的冠冕,“拱尧云”表明他们对唐玄宗的景仰之情。第二句“遥认霏烟霭帝阍”,写诗人远远看到尧帝的宫门被烟雾笼罩的情景。“遥认”二字写出诗人对尧帝的尊敬与崇敬之情。第三句“始听嵩呼遍夷夏”,写人们初次听到唐玄宗登山拜祭的声音。“始”、“遍”两个字突出了人们对这次封禅活动的重视程度。第四句“便知孝治感乾坤”,写人们一听唐玄宗的话,就知道他是因孝顺而治理天下的,他让天地间都感受到了他的孝心。
中间四句,都是描绘唐玄宗登山拜祭的场面,表现他对天下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其中,第三句“凤飞一扎蟠桃宴”,写唐玄宗亲手制作了一盘仙果宴席招待四方宾客;第四句“花覆千官湛露恩”,写唐玄宗把甘露赐给百官以示恩宠;第五句“历数在躬无纪极”,写唐玄宗把帝位传给子孙后代,使国家江山永续不绝;最后一句“垂衣请颂有虞尊”,写唐玄宗像有虞那样的圣君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这些诗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唐玄宗的颂扬之情,而且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铺开,首尾呼应,意境开阔,语言精炼,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