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漠漠已潜收,但见银潢双派流。
白玉一轮尤皎洁,始知后夜是中秋。

注释:

丁酉年八月十三日夜晚,我以经筵官的身份在翰苑住宿,回想起十五年前我还是学士时的情景。

青烟淡淡已经隐去了,只见银潢星宿的双派流光。

白玉一轮格外皎洁,才知道这是中秋月明之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昔日学士生活和今日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丁酉年八月十三日夜晚,我以经筵官的身份在翰苑住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身份。丁酉年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这一年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所以诗人选择了这个日子作为创作背景。

第二句“青烟淡已潜收,但见银潢双派流”,描绘了夜空中月亮升起的景象。青烟淡淡的,逐渐消散了,留下的只有明亮的月光和银色的天河。这里运用了意象转换的手法,将“青烟”与“银潢”相对应,既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又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第三句“白玉一轮尤皎洁”,直接描写了月亮的形状和颜色。白玉般的明月,圆润无瑕,洁白如玉。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月亮的美丽与纯洁。

末句“始知后夜是中秋。”则是诗人对前两句的理解与感慨。他意识到今夜的月亮正是中秋月明之夜,因此才会如此皎洁明亮。这里的“后夜”指的是今夜,而“中秋”则是指中秋节。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既抒发了对节日气氛的喜爱,也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