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疏财,过富诚多事。
愚固益其过,贤亦损其志。
指廪悯人穷,挥金侈上赐。
万古播清名,谁云能败类。
【注释】
童丱:童,童年;丱(xiān):古代小孩束在头顶的带子。童丱指童年。疏财篇:指《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为:一个人只要能够安贫乐道,即使贫穷,也能得到快乐,而且这种幸福是长久的。
过富诚多事:意思是过于富贵的生活确实会带来许多麻烦。
愚固益其过:意思是愚蠢之人只会加重自己的过错。
贤亦损其志:意思是贤能之人也会因为过于追求名利而丧失自己的志向。
指廪悯人穷:意思是救济穷人,怜悯百姓。这里指的是施舍财物的行为,但过度地施舍财物会给社会带来负担。
挥金侈上赐:意思是挥洒金银,奢侈地接受皇帝的赏赐。这里指的是过分追求金钱和地位,不顾及自己的名誉和社会影响。
万古播清名:意思是永远流传着美好的名声。
谁云:谁说呢?
能败类:能够败坏道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一个人过度追求财富和地位,不顾及自己的名誉和社会影响,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谴责。
首句“人生贵疏财”,直接点明了主题——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安贫乐道,而非追求财富和地位。接着第二句“过富诚多事”,进一步强调过度的财富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第三句“愚固益其过”和第四句“贤亦损其志”则分别指出了愚蠢之人只会导致自己的错误加剧,而贤能之人也会因为过于追求名利而丧失自己的志向。
接下来两句“指廪悯人穷”和“挥金侈上赐”则具体描绘了这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即救济穷人和奢侈地接受皇帝的赏赐。这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两句“万古播清名”和“谁云能败类”则总结了整个故事的主题——那些能够败坏道德的人终将留下恶名,而被后世记住。
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