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在世间,不晓乘除理。
非义或得财,扪心未可喜。
俸禄却萧条,子孙仍委靡。
更有祸随身,阴谴何时已。
【注释】
童丱:指幼年。德篇:指品德高尚的文章。
乘除,数学中的加减法,这里比喻世间的是非、善恶。
扪心:扪,用手触摸;心,内心。扪心而问,指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直。
俸禄:官位所得到的报酬。
阴谴:暗中的惩罚或报应。
已: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寓意。诗人以一盆花自喻,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全诗通过花的生长和凋谢过程来隐喻人生的过程和意义。
“童丱须知见德篇”意思是说,小时候就应该明白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这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关键句。它概括了整首诗的主题——人生的道理。
诗人用“凡人在世间,不晓乘除理”来进一步阐述这一道理。意思是说,人世间的事情复杂多变,就像算数中加减乘除那样,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像不懂算术的人一样在生活中犯错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
诗人用“非义或得财,扪心未可喜”来表达对财富的正确态度。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为了利益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那么他得到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的财富,而是虚假的。这种财富是不应该被珍惜的,因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
诗人用“俸禄却萧条,子孙仍委靡”来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意思是说,虽然一个人的俸禄丰厚,但如果没有好的德行来支撑这些财富,那么子孙们也会受到牵连而变得贫瘠。这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
诗人用“更有祸随身,阴谴何时已”来总结全文。意思是说,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困难和不幸等着我们,而这些都是由于我们的道德观念不正确所导致的。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咏物来隐喻人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于道德的重视。它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拥有真正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