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北窗下,嘈嘈林间鸣。
声各奏小大,谅亦随其形。
倏然气肃冽,一夕俱沈冥。
试语尘中士,细听秋虫声。

注释:

杂兴二首:即《杂兴》两首,乐府旧题。

兀兀:孤独寂寞的样子。

嘈嘈:声音大而杂乱。

气肃冽:秋风肃杀,寒气逼人。

沈冥:指深沉、沉静。

试语:试着说说,一说就明白了,这里指对秋天昆虫鸣叫的体会。秋虫声:指蟋蟀在秋天的夜晚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田园时所作。诗人以写景起笔,描绘了深秋季节林间各种昆虫的不同声音,然后写到秋风肃杀,寒意袭人,最后写了自己听虫鸣时的感想。诗中通过写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兀兀北窗下,嘈嘈林间鸣”,点明了季节和地点,营造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环境。北窗下的蟋蟀叫声“嘈嘈”地响着,显得非常热闹,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句“声各奏小大,谅亦随其形”,则是说这些蟋蟀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出声音,它们的大小、长短、强弱各不相同,但都是按照自己的形态来发出的。这里的“声各奏小大”可以理解为蟋蟀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谅亦随其形”则可以理解为蟋蟀们的声音大小、长短、强弱都是按照自己的形态来发出的。

第三句“倏然气肃冽,一夕俱沈冥”,描述了秋风的到来和天气的变化。秋风带来了寒冷的气息,使得整个夜晚都变得寒冷起来。这句中的“倏然”和“沈冥”都是形容夜晚的冷和静,使整个夜晚都变得安静下来。

第四句“试语尘中士,细听秋虫声”,则是说试着跟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说说这秋天的虫鸣,并细细聆听这美妙的声音。这里的“试语”和“细听”都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感受和倾听。

整首诗通过对蟋蟀鸣叫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