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
惟兹全蜀区,民物繁它州。
春宵宝灯然,锦里香烟浮。
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
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
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
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
民心感上恩,释呗歌神猷。
齐音祝东北,帝寿长嵩邱。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元日登安福寺塔
我曾在四方游历观看,无不欢欣游乐。
唯独这全蜀地区,物产丰富胜过他州。
春天夜晚灯火通明,锦江两岸香烟缭绕。
城中繁华似锦,城外边陲穷困。
人们穿着锦绣衣裳,络绎不绝地来往。
车马喧阗,人声鼎沸,远处雷声滚滚,火光闪烁。
鼓乐喧天,歌声不断,月光斜洒,照得大地一片光明。
欢乐太多没有尽头,坐久高楼凭栏眺望。
人民心中感动皇上的恩德,歌颂神功赞颂圣治。
齐心祝福东北边疆,祈求帝寿长久如山。
注释:
- 予:我
- 尝:常常
- 四方:全国各地
- 乐嬉游:快乐、嬉戏、游乐
- 唯兹:只有这个
- 全蜀区:四川全区
- 民物:人民和财物
- 繁它州:胜过其他州
- 春宵:春天的夜晚
- 宝灯:精美的灯具
- 锦里:指成都的锦江一带
- 连城:指成都周围的城市或地区
- 衯裶:形容人们衣着华丽
- 合绣袂:合在一起的袖子
- 轣辘:车行驶的样子
- 火树:指灯光照耀下的树
- 华星:指烟花
- 鼓吹:乐器音乐
- 匝(zhá)地:满地
- 无:同“未”
- 永漏:永远不断的欢乐时光
- 坐久:坐的时间太长了
- 释呗(bó):唱佛教经文
- 齐音:齐声
- 祝:祈求
- 东北:指四川的东北部地区
- 嵩邱:指嵩山,在河南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成都所作。《成都遨乐诗》是杜甫为成都游宴而写的一首组诗,共二十首。其中《元日登安福寺塔》就是其中之一。诗人在安福寺上元节作此诗,以抒写自己对当时成都繁荣景象的感受。
第一句说:“我曾在四方游历观看,无不欢欣游乐。”这一句总揽全篇,说明成都游乐的热闹场面。第二句是说:“唯独这全蜀地区,物产丰富胜过他州。”这句与前句相呼应。第三句写:“春天夜晚灯火通明,锦江两岸香烟缭绕。”这两句写出成都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和节日气氛。第四句是说:“城中繁华似锦,城外边陲穷困。”这里用“穷”字来突出成都的繁华。第五句:“人们穿起锦绣衣裳,络绎不绝地来往。”这是描写成都元宵节时人们服饰华丽,络绎不绝的人流。第六句:“车马喧阗,人声鼎沸,远处雷声滚滚,火光闪烁。”这些句子描写了成都元宵节的盛况。第七句:“鼓乐喧天,歌声不断,月光斜洒,照得大地一片光明。”这些句子描写了成都元宵节的盛况。第八句:“欢乐太多没有尽头,坐久高楼凭栏眺望。”这句话是说成都元宵节的欢乐太多了,没有尽头,人们坐久了高楼就靠在栏杆上看。第九句:“人民心中感动皇上的恩德,歌颂神功赞颂圣治。”这句话是说人民被皇帝恩德所感动,歌颂他的神功赞颂他的圣治。第十句:“齐心祝福东北边疆,祈求帝寿长久如山。”这句话是说人民都希望皇帝的寿命长如山岳一样长久。整首诗描绘了成都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和节日气氛。